清华MEM中心北欧能源海外课堂成功举办
2019-11-07 17:10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9月29-10月7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产业研究中心协助策划的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MEM中心北欧能源海外课堂成功举办。瑞典、芬兰、丹麦北欧三国在全球是能源高效环保利用的典范国家,清洁技术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在8天的行程中, 25名MEM同学先后实地访问了维美德(Valmet)、阿陆(ALLU)、雅威科技(AAVI)、丹麦国家电气网公司(Energinet)总部,与丹佛斯(Danfoss)、ABB等公司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还拜访了3所著名大学、VOLVO博物馆、丹麦绿色国度、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商处并考察了实地项目。这场围绕着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的深度学习交流加深了大家对相关企业的互动了解,积累了行业知识,也让同学们深深领略了北欧特有的人文历史对城市发展和创新的影响。以下北欧能源海外课堂交流情况。

  百年老店——维美德集团(Valmet)

  维美德集团是制浆、造纸和能源产业的开发者和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技术、自动化及服务业务。维美德的服务涵盖了维护外包、工厂优化和备品备件,可提供强大的技术,包括制浆、生活用纸、纸和纸板生产线以及生物质能源电厂。自动化解决方案涵盖从单体测量设备到覆盖全厂的交钥匙自动化工程。

维美德在纸浆、能源、细分领域自动化及服务方面占据着业内领先地位

维美德集团的核心理念及服务范围

维美德已经将互联网、大数据及云服务应用到工业中

  维美德集团目前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让它屹立不倒,并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通过本次访问,大家了解到有如下原因:

  1. 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专注,并不断进步,注重科技创新;

  2. 拥抱变化,主动去适应新的环境;

  3. 紧密贴近客户需求,为客户制定专属方案,并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4. 多样的服务方式,包括现场服务以及工业互联网远程技术支持服务等;

  5.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环保性能等。

  土壤环保治理专家——芬兰阿陆(ALLU)

  芬兰阿陆(ALLU)坐落在赫尔辛基北部约100公里的奥里马蒂(Orimattila)。

  这家家族式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了筛分破碎铲斗的概念并发明了相应产品,3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固废处理辅具开发这一细分领域。其主要产品为Transformer(破碎铲斗)和Processor(搅拌头)。这两种产品均可安装于通用的装载机或挖掘机进行作业,具有显著的通用性、灵活性和高效性。Transformer系列产品为土壤筛分、建筑垃圾破碎、园林绿化堆肥和矿业工程等诸多相关领域提供了满意的工程解决方案。而Processor系列是ALLU公司近两年新研发的原位土壤改良设备,通过将搅拌头和压力输料罐与通用挖掘机连接使用,由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可实现2~7m深度范围内松软土质改良或污泥及污水的稳化处理。作业灵活、处理效率高和精准控制是其显著的优点。

副总裁王保健为同学讲解ALLU PF压力输料车

ALLU Transformer现场功能演示

  通过产品不断的迭代和升级,ALLU的产品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一直占据行业领先位置,形成了标杆性的“ALLU处理法”。通过聆听副总裁王保健的介绍,MEM同学深深地感受到了北欧人创新、实用和专注的理念。ALLU公司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据介绍,目前国内80%的土壤修复项目都在使用ALLU的设备。

  空气治理专家——AAVI(雅威科技)

  AAVI雅威1983年创立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是一家服务于全球空气净化行业,并发展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空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国内深受关注。2013年8月20日,北京信和洁能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功收购AAVI科技85%股权,并在芬兰设立核心研发机构、工厂及生产流水线。离子瀑空气净化技术是雅威空气净化解决方案最大的特点。

离子瀑技术的演变及应用

离子瀑与当前主流技术的对比

  离子瀑空气净化技术以其高效性、恒定性及灵活性颠覆了传统技术,在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100多项专利。该技术无需滤材,有着99%的净化效率,可净化至纳米级颗粒物,甚至可以作为核电站等设施在发生事故时处理放射性碘蒸气的手段。

  目前AAVI正在积极推广其新技术,但由于其前期研发投入较高,导致其产品成本较高,在价格上缺乏优势。在商业建筑领域,其费用较普通的过滤式新风系统相比,成本会高出2-3倍,这也是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推广的扩展,加上产品本地化投产等手段,其市场认知和价格竞争力都会得到提升。另外,AAVI针对家用和汽车领域,也在开发更加小型化的设备以满足更多市场需求,中国是其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目前在售的AAVI家用空气净化器

AAVI总经理闫献军为同学展示新产品的原型

  童话国度也是“绿色国度”

  绿色国度是丹麦政府和知名能源企业共同支持下运营的非盈利机构,旨在搭建合作桥梁,分享丹麦绿色能源转型之路的经验,推进全球向可持续、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型社会过渡。绿色国度中丹伙伴关系专家于珂为清华MEM的师生分享了绿色国度的创建初衷,发展经验以及未来规划。

绿色国度展厅中用沙盘模型及图表展示了生态项目的案例及成果

  丹麦之前99%的能源依赖进口,在1970年遭受石油危机重创后开始觉醒,依靠国家优势,开始大力发展多样性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截止2017年,丹麦的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2.7%。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需求中占比达到55%,而到2050年可持续能源占比达到100%。

  于珂详细地介绍了位于哥本哈根市区的Copenhill项目。该项目为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转化40万吨废物,为16万户家庭提供热和电能,实现了100%的排放零污染。同时也是全年开放的滑雪场、攀岩和城市观景点,先进的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绿色国度中国项目专家于珂介绍

  身兼垃圾焚烧发电厂、滑雪场、攀岩、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Copenhill(图片来自网络)

  

  丹佛斯高级副总裁Kenth Kærhøg在绿色展厅为代表团介绍了丹佛斯集团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丹佛斯服务的市场有:移动液压、商业建筑、区域能源、空调制冷、食品饮料、工业、船舶与海事、能源与自然资源、住宅、水及废水处理、车辆与运输。

  目前丹佛斯的技术在中国各行各业均有应用、尤其在城市区域能源方面已经在保定、长春、鞍山、本溪开始应用,

  可减少高达50%的一次能源消耗。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丹佛斯最大的市场。

丹佛斯高级副总裁Kenth Kærhøg介绍丹佛斯在中国的发展 丹佛斯在辽宁本溪的项目

  下午,绿色国度专家与清华大学MEM师生前往距哥本哈根市中心4公里的北港新区。北港新区是丹麦最大的城市发展项目,新区作为“EnergyLab Nordhavn”项目的实体实验基地,为未来制定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和能源解决方案,展示如何将电力、供暖、绿色建筑和电力运输整合在一个灵活、智能和优化的能源体系中。

  来自ABB的全球客户经理Elena Markova分享了智能城市区域能源的未来。区域能源发展中,ABB将以客户为驱动,以安全为基础,降低成本的同时,整合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CO2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能源脱碳和可持续发展。

来自ABB的Elena Markova分享区域能源方案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的博士后Sergey Klyapovskiy分享了北港项目中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和智能组件。Sergey Klyapovskiy表示,供热系统的灵活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极有可能可以容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而现有的基础设施决定了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之所以设立示范项目,一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二是为如何监管提供框架和界限。

综合能源基础设施和智能组件

  放眼欧洲格局,看丹麦电力和天然气输送系统的运营商——Energinet

  Energinet是丹麦电力和天然气输送系统的运营商,这家独立公共企业归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部管理,属于国有公司。丹麦周边国环境良好,在欧盟范围内,丹麦建立了“电能市场”系统,以解决可再生能源较不稳定、电网友好性差等问题。丹麦将电能向四面八方同盟国输送,同时挪威等也将过剩电能例如水电输送到丹麦,形成互补,并由平衡的、灵活的电网进行系统的市场调节。

投资规划工程师Bjarke Nepper-Rasmussen与电网分析高级工程师秦楠为大家讲座

  丹麦与欧洲的周边国家有丰富的电网连接网络与完善的市场交易机制

  回顾历史,丹麦发展风电本身更像是无奈之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石油危机,政府毅然发展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丹麦境内多地属于平原且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因民众环保意识很强,对此大力支持,早期对风电产业大力补贴,使得当地风电制造企业迅速发展,近年风电成本一路降低。丹麦同时具备健全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工业基础也不可或缺。

  可再生能源中心与丹麦Energinet合作制作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

  此前,我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已与丹麦Energinet合作,为我国未来能源寻求解决方案。我国用电量逐年增长,2018年全国火电占比超过60%;而丹麦可再生电能占比超过60%,仅风电占比就超过40%。丹麦有望实现2020年50%风电、到2030年100%可持续能源的清洁用电目标。我国与北欧在清洁能源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另外,我们除了快速学习、迭代西方技术和制度以外,也应当注重这些企业所处时空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衍生逻辑,以避免盲目跟随导致的本末倒置,才能达到平稳转型的预期。

  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同学们深度探访了北欧的科技进展、工业技术和绿色环保,还亲身感受到了其独特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在带队老师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李乐飞副教授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行让大家对丹麦的新能源,瑞典的工业物联网,芬兰企业的创新技术,有了零距离的深刻体会,紧凑的行程安排,可以让大家在较少的时间下,获益较大。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