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贺迎春)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2018国际清洁取暖峰会暨工程应用展”日前在雄安新区举行。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参会时表示,目前的供暖方式都有一定局限性,工业余热可以将现在浪费着的资源利用起来,有望成为主流的供热方式。
据付林介绍,工业余热的温度大部分在30-40摄氏度,温度低、不能直接供热,但如果用作热泵的低温热源,它的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源、水源等,会让热泵更加高效,节能减排及经济性显著。
首先,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耗电只是常规热泵的三分之一;其次,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运行成本仅为10-15元/GJ,考虑投资后的综合成本在30-50元/GJ之间,与燃煤相当;最后,余热回收全部采用电驱动,即电+余热,可以说当地排放为零。
热电联产和以锅炉为主要形式的烧煤,与利用余热有没有矛盾?付林表示,两者没有矛盾。其实利用余热多数时候就是利用燃煤排放出来的余热,目前热电联产的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以热定电”逐步改为了“以电定热”,或称“热电协同”,这样实质上就是余热利用。
农村地区是否也可以考虑余热供热?付林表示,在“2+26”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村分布较为均匀,该地区电力和工业发达,工业余热量大,分布广。此外,目前长输供热技术使管网输送能力大幅度提升,余热利用成本降低,余热源和长输管网以及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周边辐射半径在20公里以内,可以覆盖大多数农村。
付林表示,通过对比余热供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蓄热式电采暖、燃气采暖几种方式后发现,余热供热的总投资及边际运行成本都是最低的。目前这一余热利用模式正在太原、济南、石家庄等地得到迅速应用推广。
付林算了一笔帐:对于50亿平米供暖需求,有41亿平米(其中农村6亿平米)采用区域供暖,其中,电厂余热25亿平米,工业余热3亿平米,燃煤热电联产5亿平米,天然气调峰8亿平米(20%燃气调峰)。计算后得出,这一方案比原来的十部委清洁取暖规划方案运行成本减少72%,减少大气污染排放78%,减少天然气用量320亿立方米。
“当然,要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进行全局规划,统筹考虑,打破行政划区,加快解决研究供热实际问题。”付林说。

- Access Energy在中国推出超高效余热回收系统2018 / 12 / 04
- 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利用步入产业化轨道2018 / 03 / 14
- 胜利油田首家余热代气项目在河口厂投产试运行2017 / 01 / 04
- 余热利用技术在棕刚玉冶炼行业中的应用2016 / 11 / 18
- 余热暖民工程推动供热革命2016 / 09 / 09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