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将迎来兼并重组高峰
2018-09-21 11:00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9月20日下午,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新形势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等分别发表演讲。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沈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副部长张玉良、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主任周波等围绕如何构建新能源汽车良好的产业化、市场化模式进行了圆桌对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发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在演讲中指出,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两个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2009年出台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了两件事:一是着力培育自主品牌,二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国家规划中首次提到新能源汽车。

  张书林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足10年,但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产量,以及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速度,全面实现了国际领先,已成世界纯电动汽车引领者。

  针对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核准管理问题,张书林认为,近期不会放开,核准的条件只会越来越高,生产准入的标准将越来越严格,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二是重复建设,不利于有序竞争环境,也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不利于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谈及我国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方向,张书林表示,自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代,预计2020年以后,将逐步进入企业兼并重组的高峰阶段。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副部长张玉良发言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划部副部长张玉良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几个比较好的倾向:一是新能源汽车由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时推进,向乘用车转变;二是由公共推行主导方向,逐渐向私人用户转变;三是由有限购城市推广转变向非限购城市推广;四是由消费者被动购买向消费者主动购买转变。

  过去5年,北汽新能源实现了在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去年整车销量超过10万辆,取得了全球纯电动汽车销售领域的冠军。今年截至上半年大概是5.3万辆。面向未来,无补贴企业未来如何生存?北汽新能源要转型发展成绿色智能出行的服务平台。努力构建“一体两翼”。一体是继续深挖产品创造。短期目标2020年希望销售目标达到40万辆,到2025年希望能达到100-120万辆。两翼一方面是产业链,要进一步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深化生态圈。另外,就是资本运营,北汽新能源预计今年上市,加快助推北汽新能源长远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主任周波发言

  针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问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主任周波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130多家企业在做电池梯次利用,差不多要针对3000多个车型,单体电机型号有15000多种,如果要做大型电网基站来储能,找同类型的比较困难。所以梯次应用未来主要是小型化,比如户外小型储能。比如,共享式充电宝,就是中国的一个创新,从梯次利用的角度来说重点就是发展民用。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发言

  针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与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特点:一是分时计费;二是全程自助,用手机APP就可以完成取车、还车、结算。

  目前,分时租赁体量只是网约车的2%-3%的交易额,但是它的关注度远高于交易额。现在国内注册的公司已有300多家,实际运营的有100家左右。100家当中规模最大的3万辆,有5家超过1万辆,有20家超过1000辆。这个行业为什么发展的没有那么迅猛?我理解是需求和供应端两个方面都存在短板。作为未来新的出行方式,自动驾驶技术出现之后,这两端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发言中指出,这两年在环保推动下,整个城市能源革命发生重大转变,新能源化和柴油化两个线路推动整个能源结构快速转型,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国家政策良好推动的结果。

  未来随着新能源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与整个世界发展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跟新的机遇,新能源车应该说是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的崛起目前来说面临着重大挑战和机遇,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战,中国必须在有独立自主发展,尤其在能源结构来看,石油的能源结构目前来说作为一次能源,还是面临重大挑战,二次能源和新能源车目前有重大的发展机遇跟发展的潜力。对上游电池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整个电池发展力度还是相对较强的,大概3000万度的水平,乘用车电池需求量也是很好的状态。2016年大概28000万度电,2018年是36000万度电,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对电的需求是很大的。新能源汽车今年是100万规模,未来快速扩张之后,对整个电站的影响将有巨大推动。

  (文 | 李文华、董欣、黄佩/整理)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