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栏目>汽车
新三板充电桩第一股:富电科技在布局什么?
2015-12-29 18:43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赵唯  · 责编:赵唯

  12月29日,富电科技今日北京召开做市说明会,并宣布计划在2016-2017两年时间里,投资112.5亿进行超级充电站和目的地充电站的全球布局 

  “立足国内市场,富电科技明年预计将建设710个超级充电站,建成28800根充电桩,投资规模将达35.5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翻一番。”富电科技董事长庞雷在现场透露。 

图为活动现场(赵唯/摄)

  新三板充电桩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富电科技(股票代码:430087)今年9月已借壳上市成为新三板充电桩第一股。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社会资本在公共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龙头企业之一。  

  据悉,新三板挂牌公司威力恒科技(430087)今年6月发布股票发行方案,向自然人吕勤燕和孔娅妮增发股票。增发后,吕勤燕的持股比例为50.96%,成为第一大股东,她同时也是北京富电科技的法人代表。 

  吕勤燕在收购报告书中表示,其之后将对威力恒的主要业务进行调整,积极寻求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并以合法方式置入公司。 

  “企业发展需要插上金融的翅膀,通过上市融资,富电科技的规模和效益都将有很大的提升,资金方面也会解决很多问题。”富电科技董事长庞雷曾对本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富电科技登陆新三板,拓宽了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充电桩市场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富电科技作为行业中民营企业中的先行者登陆新三板,对行业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充电桩以及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是国家重点鼓励扶持的行业,具有较大的投资机遇。 

  立足国内 布局全球 

  本报记者在现场获悉,富电科技立足中国市场推出“3+3”战略,即围绕三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和三大重要产品线(超级充电站、移动充电桩、目的地充电)进行战略布局。 

  “北京市场目前已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所以北京市场对我们至关重要。”庞雷在现场表示,“富电科技计划2016年建设200个超级充电站、8000根充电桩,并带动津冀地区建设60个超级光伏充电站、2000根充电桩。 

  除了北京,富电科技还将在上海建设150个超级充电站、6000根充电桩,在我国西部城市西安建设100个超级充电站、4000根充电桩,并带动山东、广东等城市建设150个超级充电站、6000根充电桩。 

  富电科技还将在2016年重点推广移动充电桩产品。“我们计划全国推行500台,市场占有度预计将达40%以上。”庞雷告诉本报记者,移动充电桩作为充电方式的有益补充,特别适合难以达到建桩条件的车主或需要快速充电的移动分时租赁商使用,目前该产品的500台订单已基本落定。 

  除移动充电桩以外,其主要产品线——超级充电站也是富电科技新一年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广泛推广光伏超级充电站,市场占有率争取在2016年达到70%。”庞雷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还有,富电科技还将计划在2016年进入全球一线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计划建设充电桩3000根,超级充电站40座。 

  据了解,富电科技旗下目前共有赛特康新能源科技、德国asola科技和Tellus Power等三家关联公司,专注于工业储能、汽车太阳能和绿色建筑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等业务,覆盖亚欧美三大目标市场。 

  其中,上海赛特康新能源股份作为储能领域业务主体,已于今年12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德国asola公司则专注太阳能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和汽车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和制造,是全球三家汽车曲面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之一。Tellus Power则专注智能超级充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营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