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栏目>汽车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2017-01-19 11:19  · 来源:中电新闻网  · 作者:曲艺  · 责编:王长尧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领域也随着一纸通知的下发,迎来了新气象———正式进入“后补贴时代”。

  该通知系2016年12月29日,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通知》正式实施。

  补贴的下调,自然最为牵动大众神经。《通知》明确,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同时,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此外,“提高车型目录门槛”“建立惩罚机制”“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等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

  推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 

  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将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及其上游的电池行业,将进入注重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的实质性提升阶段。”业内人士分析称。

  《通知》明确,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设定能耗水平、车辆续驶里程、电池/整车重量比重、电池性能水平等补贴准入门槛,并综合考虑电池容量大小、能量密度水平、充电倍率、节油率等因素确定车辆补贴标准。

  此外,在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领域,补贴标准也将进一步完善,具体“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分档累退方式核定”。

  更多的参考指标意味着更高的准入门槛。因此,《通知》强调,要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

  毫无疑问,推动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此顶层设计的目的之所在。

  而这也与日前出炉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部署,不谋而合。

  在上述《规划》中,“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抓手。

  基于现状,在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要着力突破电池成组和系统集成技术,超前布局研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现电池材料技术突破性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提升动力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恩威”并施建立惩罚机制 

  刚柔相济,可使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理性规范。

  继2016年9月,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2016年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措施包括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

  在经历了“骗补”风云之后,对涉事企业的处罚彰显出政府严厉打击的决心,也为惩罚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知》明确,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查处。同时,依情节严重程度,采取暂停或取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此外,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把关不严的责任人予以追究,加大对骗补等失信企业处罚。

  记者发现,为规避地方保护主义,《通知》还特别指出,各级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外地品牌车辆及零部件、外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进入本地市场。

  显然,打政策“擦边球”、虚报谎报等“钻空子”的做法终究难以为继。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的形势下,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内生竞争优势,才是正道。

  多维度提升安全系数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纳入补贴考核标准。《通知》明确,对在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采取停止生产、责令立即改正、暂停补贴资金申请资格等处理处罚措施。

  同时,建立市场抽检机制,强化验车环节管理。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及产品,及时清理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大家总是抱怨里程焦虑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痛点,但是没有了安全这一基础,里程的远近本身也就没有了意义。”谈及安全的重要性,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深有体会。

  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几年来,市场上对安全的质疑之声始终不绝于耳。这说明广大消费者除了里程焦虑,还普遍存在着安全焦虑。“安全焦虑已经成为横亘在行业发展面前的新一道关卡,着一把火就可能会毁了一个行业。”徐和谊强调。统计数据显示,电动汽车事故多由电池组技术故障引起。如何破题?产品安全功能设计、产品测试验证、售后服务和培训三个方面是提高安全性能的着力点。同时,电动客车必须从防水、防火、防触电、乘客逃生、事故处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研发制造、运输存储、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着手,在电池安全、控制安全、高压安全、电磁兼容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全面提升安全技术水平。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