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栏目>汽车
京东企业购牵手国网电动汽车,合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新格局
2019-01-03 17:28  · 来源:  · 作者:  · 责编:吕学谦

  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加大民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同时,也为商用电动车行业带来巨大市场前景。

  1月3日,国网电动汽车与京东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商用新能源汽车业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具体来看,双方通过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及智能采购等构建新能源电动车供应链及服务数字化网络,同时,京东还联合国网在全渠道资源共享,金融支付、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及联合营销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融合新思路。 

  在我国大力推进出行绿色革命的背景下,国网电动汽车与京东联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国网电动汽车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京东不仅是国内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企业,同时在企业供应链技术研发及应用、商品采购管理及服务领域也走在行业前列,就此双方的合作势必将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模式及服务标准建立。 

  智能采购助力国网电动汽车全面数字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由试点转向应用,作为为政府、充电运营商、汽车生产企业提供车、桩、网“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国网电动车对于采购、营销和金融等供应链管理及客户服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就此,国网电动车选择与京东合作,通过利用京东的技术、资源及服务等优势,推动国网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 

  具体来看,智能采购是本次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京东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和供应链整合能力,为国网电动车提供从市场营销、办公集采及员工福利管理等场景的一站式智能采购服务。同时,双方通过接口(API)开发对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还将实现国网电动车在多场景的运营管理数字化及全流程信息的防伪溯源体系,助推国网的降本提效及管理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还针对国网电动车的营销需求,为其提供从采购管理到市场营销的一站式闭环服务。未来,国网电动车将在京东开设线上旗舰店,借助京东平台流量为更多消费者带去新能源整车、充电桩等商品和服务。而在金融领域,京东为国网电动汽车提供基于京东支付、免密协议支付的收单解决方案,优化用户充电场景的支付收单结算需求,同时提供支付优惠、ETC线上办理等其他支持,提升国网电动车的服务体验与竞争力。 

  数据共享探索新能源行业标准 

  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领域的新事物,真实、海量的使用数据在国网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尤显重要。据了解,目前国网电动车建设充换电站5526座,充电桩5.6万个,覆盖26省273个城市,如何更好规划充电站以及相关设施建设,成为国网电动车的核心命题。 

  2018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电商快递绿色发展理念,鼓励电商与快递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绿色流程再造,逐步提高快递物流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政策发布后,京东率先把北京市全部城市配送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总计投放超过1000多辆,并发布“青流计划”——绿色供应链联合行动。此次京东与国网电动汽车合作,正是京东以“科技”、“环保”、“共生”为合作宗旨,助力电商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重要一步。 

  根据合作规划,未来京东的新能源应用将与国网电动汽车这一国家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国网电动车将向京东开放充电场站位置、动态等必要的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配合京东新能源配送车的使用经验与数据,双方针对平台互联互通开展需求调研、信息采集与技术对接,实现汽车充电服务、充电场站节能提效与售电等综合能源服务,探索新能源商用车的运营规律和标准。 

  行业专家表示,京东与国网电动汽车的合作,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价值。以平台互通为基础,双方借助大数据制定更为科学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而加速完善、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体系落地,推动中国出行革命时代的到来。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