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栏目>汽车
国际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大会召开 甲醇研究应用迎来新热潮
2019-10-12 15:47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黄珮  · 责编:王长尧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劣质煤炭,既不能发电,也不能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但是生产甲醇的很好原料,高硫煤炭生产甲醇还可以获得宝贵的硫磺,减少我国对硫磺的进口。生产甲醇过程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可以收集再生甲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所以我认为,用甲醇做燃料,一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对外进口的依赖;二是实现煤炭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激活煤化工产业技术进步,实现煤炭产业链发展和就业;三是创建一个新兴的甲醇燃料制备、储备、输配送、应用的新兴产业。” 10月11日,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远光在重庆举办的国际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大会上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油、少气、富煤”。如何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既能保障能源安全,又能实现清洁利用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消费原则,是当代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产业人必须向社会提交的答卷。

  据了解,本次会议为期两天,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全球甲醇行业协会(MI)、美国南加州大学洛克碳氢研究所、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等联合主办,旨在推动甲醇汽车及甲醇燃料应用,发展绿色循环,改善环境,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9〕61 号)文件中提出的目标要求。

  甲醇是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排放水平的利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在会议上用一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推广应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高硫煤、劣质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生产甲醇,推动甲醇汽车应用,不仅有利于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推动传统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同样表达了类似观点。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也指出,自内燃机发明以来,大规模应用石油作为燃料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石油燃料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一是因为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未找到使其快速再生的途径,为了延长其使用期限,必须减少其消耗量;二是石油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已经数度因此造成世界性的政治危机,各国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找到能够具备安全保障的能源资源。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发现,甲醇不仅能够替代传统石油基燃料,更是一种面向未来可再生社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球的一半以上。甲醇和汽油、柴油一样,常温常压下是液体,输运和加注十分方便,甲醇的产地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生产和供应具有充分保障。甲醇作为新兴能源对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演讲中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着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的绿色能源革命。柴油的含碳量为22%,汽油的含碳量为13%,而甲醇的含碳量为1%,因此甲醇也被誉为“液态的阳光”,具有低碳环保和可循环再生的特点。中国甲醇汽车在技术层面具备产业化的生产能力,在市场层面拥有丰富的推广应用经验,在政府层面具有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甲醇汽车的推广符合国家能源安全,符合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符合消费者的利益。

  甲醇应用及研究在全球迎来新热潮

  11日下午,来自德国FEV的Peter Heuser先生指出,作为电气化补充,合成燃料为实现2050道路交通CO2排放降低目标是关键手段,而绿色氢气和甲醇是所有其他合成燃料最通用的物质,并且其可以作为碳中性经济的化学能源载体。

  冰岛碳循环公司商务发展总监Benedikt Stefansson先生表示,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多造成了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城市污染等严峻问题,而甲醇作为液态能源载体,具有可再生性,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冰岛、荷兰、丹麦等国家有很强的使用意愿,未来甲醇在这些地区的前景非常光明。吉利旗下的M100已经在冰岛投入使用,有汽油和甲醇双燃料系统,目前的技术表现非常好。

  丹麦蓝界科技公司首席商务官Mads Friis Jensen先生介绍了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计划,对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汽车充满信心。

  11日下午,大会举办了乔治·奥拉甲醇经济颁奖典礼,西安市、贵阳市等在甲醇汽车应用推广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城市获此殊荣。

  大会举办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甲醇汽车及燃料输配送加注装备展览会”同步举行,展示甲醇汽车及燃料输配送加注领域的最新产品和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科普宣传和推广应用。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