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8月的江淮大地,经受着连续数日3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中国能建安徽院(以下简称“安徽院”)设计的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以下简称“芜湖三”)现场桩基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变电站是世界首条±1100千伏线路“昌吉~古泉±1100千伏输电线路”中古泉换流站的配套工程。
芜湖三场地南侧背靠山体,上部挖方、下部填方,挖方高度接近28米,形成岩质高边坡,填方厚度达到12米,类似簸箕状,地质条件复杂。桩基持力层起伏较大,回填土容易塌孔现象,持力层不易鉴别。如何实施桩基成孔和混凝土浇筑,成了一道难题。
正式施工前,安徽院地质工代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指导编制了工程桩专项施工方案,从施工流程、安全、质量上,提供精细化的组织策划和技术保障。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施工高峰期,3台桩机每天加足马力、全速钻进。以仝其波为代表的地质工代们,急工程所急,主动地做好防暑降温服务。烈日下,逐桩研判,衣衫湿了干、干了湿,也顾不得找个阴凉地,避一避、歇一歇。他们说,衣服湿了可以洗,而工程质量一旦出现差错,那就无法弥补了。
除了顶烈日,还有强降雨。雨后,填土含水量增大,地下水位升高,出现塌孔、桩机无法进尺,而电气安装时间已定,桩基进度不容耽搁。安徽院地质工代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降水、支护孔壁支护,解决现场塌孔难题。
桩基成孔遭遇孤石,进尺困难,设备易损,地质工代及时将桩位反馈给设计人员,分析邻近地层资料,多方会商,调整桩位,避开孤石、增设骑马桩,加快进尺。
在芜湖三现场,安徽院地质工代们,用汗水浇筑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用坚守换取信任,他们是最美的勘测人。

- 我国首次建立铀矿数字化基础数据库2019 / 03 / 26
- “中国天然气之父”建议温州发展海洋地质产业2018 / 10 / 24
- 全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论坛在合肥举行2017 / 10 / 23
- 中核集团孙勤: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实现新突破2015 / 04 / 08
- 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钻进深度破2500米2013 / 04 / 07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