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设>工程动态
且将“包袱”变财富——安徽院规划设计两淮采煤沉陷区光伏示范基地纪实
2018-01-23 18:12  · 来源:《中国能建周刊》  · 作者:赖小风 特约通讯员 梅雷 蓝天鹏  · 责编:能建周刊

   编者按

  如今,两淮采煤塌陷区的水面上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水面下一条条鱼儿游来游去,曾经让当地头疼的“包袱”变成了财富,由中国能建安徽院(以下简称“安徽院”)规划设计的光伏项目正在一步步照亮当地经济转型之路。

  中国能源网︱两淮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产煤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大规模煤炭开采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积水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破坏了生态和地质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变废为宝,废矿变蓝海

  安徽院面对两淮沉陷区的发展难题,创新性地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光伏发业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如何在水面上建设光伏电站,并将这一大胆设想向能源主管部门汇报,得到了支持。

  在国内几乎没有水上光伏工程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安徽院新能源工程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水上浮漂式光伏电站技术研究。新能源工程公司调研总结其他行业水上项目的技术,结合水上漂浮光伏项目的难点如漂浮浮筒、组件选型、锚固系统等通过召开技术研讨会、调研设备厂家等方式进行知识储备。

  在经过前期的多年技术储备后,安徽院在2016年完成了两淮采煤沉陷区1吉瓦“光伏领跑者基地”规划,并于当年获得国家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认可。将“水上漂浮光伏”这一概念从纸面之上的“想法”变成了落地到工程中的“现实”。

  不断突破,办法总比困难多

  万事开头难,设计人员在两淮沉陷区水上光伏发电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首先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就是集电线部如何布置、各个时间段浮体吃水深度、漂浮方阵风荷载的计算、水下地形不规整影响锚固桩桩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设计人员将问题汇总,总结了6点经验:一是光伏区的锚绳长度预留一定的富余度;二是设置沉降观测点,对光伏区水域以及升压站场地在电站运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三是优化漂浮方阵的布置方案,使得相邻漂浮方阵的相邻边可以共用一排锚固桩;四是了解和掌握新集一矿规划开采相关资料,明确场地及附近煤矿开采规划;五是考虑到水位变化及项目生命周期内场址地质沉稳问题对电缆寿命和性能的影响,电缆采用蛇形敷设;六是出于后期运维频率和成本的考虑,尽量采用大容量的箱逆变一体机。

  精益求精,新型生产模式双丰收

  通过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整个光伏区域漂浮在水面上,不占用土地资源,还减少水量蒸发,抑制藻类生长;结合渔光互补一体化,实现“上发电、下养殖”的目标;水面上整齐排列的光伏组件带来旅游效益,最终实现光伏发电、旅游观光、养殖三位一体的能源开发模式,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安徽院电气工程师张前雄深有感触:“忘不了万家灯火亮起时,依然埋首工作;忘不了评审时的唇枪舌战,对于细节精益求精;忘不了并网时的欣喜若狂,瞬间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业主方说:“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安徽院的设计团队为项目的并网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是成功的坚实后盾。”

  从三峡淮南150兆瓦光伏项目、招商凤台100兆瓦光伏项目,到天合光能130兆瓦光伏项目,随着一批采煤沉陷区水上漂浮光伏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新型能源生产模式的巨大效益逐渐显现。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