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随着醴陵站压缩机组升压测试成功,中国石油2018年21项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全部顺利完成。输送瓶颈有效破除,新形成3个3000万立方米的资源灵活调配能力,包括“南气北上”日输送能力达到3000万立方米,中贵线日反输能力达到3000万立方米,陕京四线通道日增输能力达到3000万立方米。
加快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是落实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最重要的一环。为推动形成“全国一张网”的天然气供应格局,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提出明确要求,中国石油承担其中大部分工程并全部如期完成,具体包括18项压气站工程和3条管线工程。工程涉及地区多,协调难度大。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期望高、协调难度大的实际,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中国石油创新建立总协调人工作机制,并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先后组织召开部际协调会、天然气产运储销周例会、互联互通工程推进会50余次,明确互联互通工程重大问题清单,按照“事不过夜”原则及时协调处理。中油管道公司有关领导先后26次赴现场调研指导,13次前往设备制造工厂协调催交催运。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工程按下“快进键”,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投产周期大幅缩减。
施工组织上,中国石油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管道建设运营企业、天然气销售企业,与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设备供应商等企业积极开展商务谈判,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参建各方投入管理和施工人员7500余人,施工机械设备2700多台套。2018年,18个压气站新建、扩建项目中的机组平均安装调试周期缩短了45天,盘锦、盖州、托克托、中卫、醴陵5座压气站12套压缩机组及长沙支线建设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
为让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中油管道公司与各成员企业签署了《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从严考核与问责。建立覆盖质量责任描述、约束、考核追责及评先选优的质量责任体系,指导各建设单位健全完善质量责任制度;坚持组织开展质量飞检,在建设期及时消除质量隐患。组建互联互通工程专项督查组,24次深入广州、河池、梧州、中卫、盘锦、盖州等工程现场,对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追责,推动各参建单位从严管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
21项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相继投产后,华北地区保供能力显著提升,在实现“南气北上”日30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大连LNG等向华北日增供700万立方米、天津LNG日增供2700万立方米;同时增加3条华北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供应通道:第一条是中卫—陕京四线—京津冀通道;第二条是东北—秦沈线—北京通道;第三条是天津—北京通道。这三条通道极大地提升了冬供期间华北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

- 新奥股份CEO于建潮:互联互通与LNG发展的思考2019 / 11 / 29
- 2018油气:孜孜不倦 稳中向好2019 / 01 / 07
- “西气东输”中卫联络压气站互联互通工程投产2018 / 12 / 24
- “三桶油”天然气管网在津互联2018 / 11 / 30
- 三桶油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 中石油部分气田产量创历史新高2018 / 11 / 29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