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栏目>独家
核电产业“第三极”浮现
2015-02-02 09:30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朱学蕊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集团合并成真

  核电产业“第三极”浮现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恰逢中国核电投资主体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在业界高呼市场选择技术的背景下,二者合并后即将诞生的新市场主体,或许要面临很多旧问题和新问题。“比如三巨头市场之争、技术路线之争、‘走出去’之争,以及最为核心的核电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如何培育良性的产业环境等。”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多方了解,业界盛传已久的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集团合并已坐实。有消息称,上述两家核电央企的合并事宜,不久前已得到国家高层首肯,待国资委制定完成具体操作方案,这例核电央企的首起合并案,将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划下浓重一笔,中国核电产业将随之呈现出清晰的“三分天下”之势。

  记者向国家核电相关人士求证得知,合并方案目前不便透露,但初期并不会将两家企业所有单元重新排列组合,很有可能是先共同成立一个“筹备组”,独立负责合并后续事宜。

  央企改革往往被视为“伤筋动骨”之举,但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牵手似乎很温和。从2014年双方的公开表态,以及后续各种公开信息中,几乎嗅不到火药味。中电投方面认为“合并非规模扩张,而是价值互补”,国家核电方面则认为,“重组将实现技术、产业、资本的良好组合”。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双方的认同和牵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即进一步增强其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电投集团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业务涉及电力、煤炭、铝业、铁路和港口等,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集团,同时也是我国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但作为五大电力的“老五”和核电“老三”,中电投本身的体量和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核电领域的竞争力,远不及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近年来其在核电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专业化团队打造方面的举措正反映出其短板。

  目前,中电投控股、等比控股的在建和在运核电项目仅有海阳核电和红沿河核电。截至2013年底,集团公司核电控股运行机组容量112万千瓦,参股运行机组权益容量108万千瓦,控股在建机组总容量586万千瓦。

  但中电投的战略规划却十分清晰,即到2020年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在运装机容量达1400万千瓦。在该公司的规划中,包括江西彭泽、湖南小墨山、吉林赤松、重庆涪陵项目在内的11个核电项目未来都将采用AP1000技术。

  而成立七年多的国家核电,通过从事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研发、转让、应用、推广和自主创新,正形成自主品牌核电技术。与此同时,围绕AP1000 三代核电技术已基本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材料设备制造和运行服务为一体的核电产业链。此外,国家核电的业务还涉及电力电网工程、其他清洁能源技术和金融服务等。

  目前,国家核电已拥有13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局面很清晰,中电投缺技术、缺研发和工程能力,而这正是国家核电所具备的。反过来看,国家核电最关心的运营资质和厂址资源,中电投都有。说互补,再合适不过。”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恰逢中国核电投资主体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在业界高呼市场选择技术的背景下,二者合并后即将诞生的新市场主体,或许要面临很多旧问题和新问题。“比如三巨头市场之争、技术路线之争、‘走出去’之争,以及最为核心的核电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如何培育良性的产业环境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能源网-中国能源报www.cnenergy.org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