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机器人+”等技术“混搭”旋风来袭,给产业业态带来颠覆性变革,面对这种跨界融合,行动者有之,观望者亦有之。
深耕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化、国产化和高端升级是装备产业几十年发展历程的缩影,而即将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融合创新成为装备产业未来十年的大战略。
未来十年,中国版工业4.0战略下的“互联网+”、“机器人+”,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颠覆传统业态模式,构建起信息、物理、系统高度融合的制造模式,最明显的改变就是这一次的技术变革是设备的智能传感而不是之前的智能设备。
实际上,跨界“混搭”也是装备产业解燃眉之急、借他山之石攻玉的不二选择。经过一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重大装备自主化、国产化的“面子工程”基本完成,产业进入到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一方面市场萎缩形成倒逼动力,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环境成本与日俱增,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加速“混搭”过程。
在“混搭”浪潮下,行动者多于观望者。“中国制造2025”尚未正式发布,业界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业内企业积极撮合各种生产要素的跨界“混搭”,通过提高制造自动化程度、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实现企业管理层、现场作业人员和制造设备的有效联系,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柔性制造能力,致力于成为一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但是,“混搭”之路并不步履轻盈,还伴随着各种遗留问题和新难题,例如基础共性技术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
智能制造不再是单机应用,人-机-物高度关联,装备制造、自动化、机器人等各个行业一些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亟待加强,否则难以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版工业4.0时代还面临着尚未解决的产品质量问题。业内相传,德国用了10年解决质量问题,日本用了20年解决,中国用了30年解决90%。按理说,质量问题是工业2.0时代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在未来十年推进中国版工业4.0的过程中,质量问题依然如影随形。
最后,各种生产要素的“混搭”,在改变生产业态的同时,也在加速制造模式的变革,智能制造更加注重信息和智能的开发以及编程,以网络、大数据、机器人为支撑的产业业态打破了传统制造模式下的规模、质量和效果,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加速生产组织形态由工厂到公司,再到平台的变革。

- 同煤集团:发展“智能产能”打造行业标杆2020 / 04 / 02
- 东旭蓝天前瞻布局智能运维 光伏电站机器人解决安全之困2020 / 03 / 17
- 煤矿兴起“机器人热”2019 / 09 / 04
- 技术赋能未来 东旭蓝天携多款新品亮相SNEC 2019全球光伏展2019 / 06 / 06
- 国内首台人工智能(AI)煤矸分选机器人在开滦集团诞生2019 / 03 / 26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