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太空采矿或成为下一场竞赛
2013-07-30 16:14  · 来源:参考消息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资料图片:这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5月7日在国际空间站拍到的地球上方的月落。新华社/美联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外媒称,鉴于全球对稀土元素的需求日益增加,合成稀有元素用于大量高科技应用的必要性也显著增加,采矿很可能成为太空中的下一场竞赛。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7月16日刊文称,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尖端电子设备、核技术、激光、超导以及绿色能源技术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中国在2009年对其稀土出口进行限制,并称这么做是为了保护环境。

  文章说,为应对北京的举措,日本、美国和韩国这样的稀土消费国以及电子产品生产国加大了在地球上勘探稀土矿藏的力度,以保证他们的供应需求。

  2011年,日本在其太平洋上专属经济区内的洋底成功发现了稀土矿藏。除了勘探矿藏外,日本住友商事公司还与哈萨克斯坦的国有企业哈萨克国家原子能公司共同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顶峰原子稀土公司——目的是从哈萨克斯坦数量庞大的铀矿渣中提取稀土元素。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的钼矿公司重新开采曾封闭多年的加利福尼亚稀土矿,以满足国内民用和军用领域的需求。韩国则就稀土勘探问题与吉尔吉斯斯坦达成协议。

  文章指出,印度、加拿大、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巴西和越南等国已经开始在自己境内勘探和开采稀土资源。其中,澳大利亚拥有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最大稀土矿。

  文章说,鉴于对稀土的竞争如此激烈,在月球和其他近地小行星上开采丰富稀土矿藏的工作正在等待基础设施和运输手段的开发。如果真有这样一家公司,那么太空空间站将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月球和近地小行星上采矿很可能在2050年前变为现实。

  在经历近30年的中断后,2013年终于有多个太空空间站同时在低空绕地轨道上运行。这些空间站包括国际空间站和“天宫一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上有6名宇航员,另有3名中国宇航员在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期间曾抵达“天宫一号”空间站。

  文章认为,更多的国际合作以及在研究太空资源潜在用途方面的竞争将决定人类在太空中的未来。中国将于21世纪20年代初在低空绕地轨道上建设一个新的空间站,美国和俄罗斯也打算在现有的国际空间站服役期满后建设他们自己的空间站。

  尽管中、美、俄三国的太空计划并不十分清晰,但他们有着特定的战略。太空大国目前正在开发多级超重型运载系统,以及两级入轨或单级入轨系统。超重型运载系统将能够极大地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中国的长征九号火箭、美国的太空运载系统以及俄罗斯的安加拉火箭都是能够运载近100吨货物前往低空绕地轨道的超重型运载系统——这一重量足够在一次发射中运输建设国际空间站的四分之一部件。

  文章指出,两级或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运载系统可以实现载人勘探以及地球和太空之间的货物双向快速运输。运载系统以及空间站的发展是为太空采矿以及其他工业目的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这些空间站将作为仓库、生产单元、住所以及休息室等,为月球和近地小行星上的矿井和工厂提供服务。

  太空中最先开采的矿物将是那些地球上稀有、太空中可以轻松提取、即使供应增加也可以利润丰厚,以及那些质量和体积较小的矿物。月球和小行星上的稀土矿物很可能符合这些基本要求。

  未来的空间站对于矿物资源的运输将起到核心作用,它们也将成为特殊材料的处理中心。这些特殊材料拥有与地球上的材料差异明显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用于生化、电子、能源等领域。

  文章指出,加强对地外资源的依赖将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未来,地球上的资源可以被定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地外资源将为革命性技术的发展以及太空工业的启动铺平道路。太空工业将有许多的参与者,到那时,太空中将有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编译/陈鑫)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