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待遇消失 外企在华“光环”褪去
2014-08-12 11:07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外企;国民待遇;光环;美国 ;松下;邓小平;肯德基;中国
近日,朋友圈里有个热门话题:坐等奔驰奥迪降价。
刘松所在的公司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已在该公司工作4年的他,虽然职位不高,但也因此小赚一笔。刘松打算换辆车,“这下可以买辆更好的车了”。
近期,在遭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后,克莱斯勒、捷豹路虎、奔驰、奥迪、宝马等纷纷下调了配件及部分车型的价格。国家发改委8月6日表示,上海克莱斯勒、湖北奥迪,以及日本12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于近期进行处罚。
在跨国车企之外,微软、高通等外企在中国同样遭到了反垄断调查。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十几、二十年前,在华外企“风光无限”。如今,那样的好日子已不再,同时,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以及国内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外企在中国,重新回到“起跑线”上。
□新京报记者赵嘉妮北京报道
曾有过“黄金时代”
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领导均出席仪式,这也成为当日外电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
毕业后,刘松去了一家小民企,此后辗转多家公司,但“都不是外企、国企”。
现在刘松所在的公司是家互联网公司,2012年在美国上市。上个月,他所获的期权最后一批解禁了,他也因此小赚了一笔,“不敢说实现财富自由,但肯定比去了外企的同学过得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风光无限的外企,如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而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外企还是求职者心目中的首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入华的外企,享受着“超国民待遇”,除了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外,还有各级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
第一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企是日本松下。
据《人民日报》资料显示,1978年,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1978年10月28日,邓小平一行冒着细雨乘车来到松下的茨木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时年83岁的松下幸之助先生迎上前去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热烈欢迎中国客人来访。
邓小平对松下幸之助说,希望松下为中国的现代化帮点忙。时任松下公司顾问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和董事长松下正治表示,愿意在电子技术领域同中国进行合作。
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可口可乐、波音等美国公司,紧随松下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批在华外企,可口可乐还是第一个在中国大陆媒体上投放广告的外资企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日立、壳牌、埃克森石油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大众、英特尔、标致、肯德基、摩托罗拉、宝洁、麦当劳、微软等外企先后进驻中国市场。这些外企每一次的崭新亮相,都是不小的轰动。
1982年,将肯德基带入中国的王大东参加天津市政府访问团在旧金山举办的茶话会。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向王大东发出邀请,希望借鉴王大东在快餐领域的经验,发展中国的快餐事业。
5年后,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领导均出席仪式,这也成为当日外电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当时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用餐的人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王大东曾回忆说。
同样的,微软进入中国,也曾经备受瞩目。1992年,微软设立北京办事处,1995年,北京办事处改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10年后,微软在重庆、青岛、深圳、福州等多地设立办事处。当年的新闻报道显示,每一个成立仪式,都有当地政府领导出席,包括当时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青岛市委副书记蔡伦斌等。
之所以外企踊跃来华,且各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新京报记者,主要有财税、土地价格、政府审批特惠、外汇收支平衡等方面优惠。基本上来华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海外华人资本都享受了这些优惠,还有一部分内资先流到海外、然后以“外资”身份回流,享受了这些优惠。
梅新育说到,当年外资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主要原因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长期面临资本和外汇双重缺口的约束。而且,往往越是在经济恢复、发展良好的时期,两缺口问题越发严重,因为此时不仅投资需求更殷切,而且资本设备、零部件等进口增长较快,加剧了进口国贸易收支失衡。这样,外资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选择。
那个时代,外企在华风光无限,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单位。
“那时候在外企工作,工资高又体面,我同学刚进外企,FESCO(注: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就给他办了张10万元额度的金卡。我那时想办个5万额度的信用卡都不给办,银行信不过我这个小公司的。”刘松回忆说。
刘松所在的公司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已在该公司工作4年的他,虽然职位不高,但也因此小赚一笔。刘松打算换辆车,“这下可以买辆更好的车了”。
近期,在遭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后,克莱斯勒、捷豹路虎、奔驰、奥迪、宝马等纷纷下调了配件及部分车型的价格。国家发改委8月6日表示,上海克莱斯勒、湖北奥迪,以及日本12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于近期进行处罚。
在跨国车企之外,微软、高通等外企在中国同样遭到了反垄断调查。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十几、二十年前,在华外企“风光无限”。如今,那样的好日子已不再,同时,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以及国内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得外企在中国,重新回到“起跑线”上。
□新京报记者赵嘉妮北京报道
曾有过“黄金时代”
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领导均出席仪式,这也成为当日外电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
毕业后,刘松去了一家小民企,此后辗转多家公司,但“都不是外企、国企”。
现在刘松所在的公司是家互联网公司,2012年在美国上市。上个月,他所获的期权最后一批解禁了,他也因此小赚了一笔,“不敢说实现财富自由,但肯定比去了外企的同学过得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风光无限的外企,如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而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外企还是求职者心目中的首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入华的外企,享受着“超国民待遇”,除了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外,还有各级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
第一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企是日本松下。
据《人民日报》资料显示,1978年,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1978年10月28日,邓小平一行冒着细雨乘车来到松下的茨木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时年83岁的松下幸之助先生迎上前去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热烈欢迎中国客人来访。
邓小平对松下幸之助说,希望松下为中国的现代化帮点忙。时任松下公司顾问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和董事长松下正治表示,愿意在电子技术领域同中国进行合作。
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可口可乐、波音等美国公司,紧随松下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批在华外企,可口可乐还是第一个在中国大陆媒体上投放广告的外资企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日立、壳牌、埃克森石油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大众、英特尔、标致、肯德基、摩托罗拉、宝洁、麦当劳、微软等外企先后进驻中国市场。这些外企每一次的崭新亮相,都是不小的轰动。
1982年,将肯德基带入中国的王大东参加天津市政府访问团在旧金山举办的茶话会。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向王大东发出邀请,希望借鉴王大东在快餐领域的经验,发展中国的快餐事业。
5年后,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领导均出席仪式,这也成为当日外电报道中国的重要新闻。“当时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用餐的人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王大东曾回忆说。
同样的,微软进入中国,也曾经备受瞩目。1992年,微软设立北京办事处,1995年,北京办事处改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10年后,微软在重庆、青岛、深圳、福州等多地设立办事处。当年的新闻报道显示,每一个成立仪式,都有当地政府领导出席,包括当时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青岛市委副书记蔡伦斌等。
之所以外企踊跃来华,且各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新京报记者,主要有财税、土地价格、政府审批特惠、外汇收支平衡等方面优惠。基本上来华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海外华人资本都享受了这些优惠,还有一部分内资先流到海外、然后以“外资”身份回流,享受了这些优惠。
梅新育说到,当年外资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主要原因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长期面临资本和外汇双重缺口的约束。而且,往往越是在经济恢复、发展良好的时期,两缺口问题越发严重,因为此时不仅投资需求更殷切,而且资本设备、零部件等进口增长较快,加剧了进口国贸易收支失衡。这样,外资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选择。
那个时代,外企在华风光无限,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单位。
“那时候在外企工作,工资高又体面,我同学刚进外企,FESCO(注: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就给他办了张10万元额度的金卡。我那时想办个5万额度的信用卡都不给办,银行信不过我这个小公司的。”刘松回忆说。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外企调整在华布局现隐性撤离 专家称尚未规模退潮2014 / 10 / 20
- 出外企记:裁员突如其来 “40岁魔咒”难避开2014 / 08 / 23
- 中国风电市场企业竞争格局演变2016 / 10 / 13
- 商务部称九成外企看好中国 外资“三法”将合一2014 / 08 / 22
- 外企向在华员工发雾霾补贴:中国员工不得申请2014 / 04 / 04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