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红会送棉被:应摆脱成见别上来就骂
2014-07-22 08:38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三伏天送棉被原来并不荒唐,要避免“第一眼谬误”,须告别惰性思维、惯性思维和标签化认知
  日前,台风“威马逊”导致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数百万人受灾,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运往灾区的救援物资中,赫然出现了几千条棉被。这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多指责红会荒唐,缺乏常识,哪里有三伏天给南方灾区送棉被的?
  针对质疑,红会回应,一些受灾山区、丘陵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湿气重,老人、孩子、孕妇等需要棉被,而且棉被功能多样,向灾区送棉被是救灾常见做法,并不仅限于冬季。
  看来,常识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一见反常就吐槽,也容易导致认知上的谬误。若要避免这种“第一眼谬误”,须警惕两种倾向。
  其一,懒惰思维作怪,导致认识趋于扁平化,不辨菽麦。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信息爆炸时不再深思,懒得察辨,习惯以所谓的普遍常识代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殊不知我们的很多“常识”在某些情况下不成立。
  据称,苏轼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时,不禁莞尔,他心想:菊花最能耐寒,岂会被秋风吹落?王安石这诗有违常识啊。后来,苏轼被贬黄州,重阳之际,但见院中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原来,菊花确有会落瓣的品种。
  至此,苏轼方知自己被“普遍常识”给坑了。所以说,别轻易拿自己的常识去质疑别人的智商,结果往往黑人不成反自黑。
  其二,看待事物标签化,智子疑邻多谬误,持论自然难公允。自从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以来,红会就多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污名化了,在不少人眼里,红会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
  诚然,百姓监督公共机构是理所应当,但同时是否也应尽力摆脱成见,就事论事?一上来就揪骂,不是成熟的做法。
  这次三伏天送棉被的风波,红会及时回应,主流媒体及时发声,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这件事也提醒相关部门和媒体,在社会质疑四起时,应第一时间向民众答疑解惑、澄清舆论误区。
  同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今社会,需要我们格外警惕,防止选择性无视、习惯性失明,甚至未见事实即人云亦云。
  文章链接 http://news.qq.com/a/20140722/006628.htm?tu_biz=v1_hnews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