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单日暴跌163点 机构复盘“煎熬的一天”
2014-12-10 02:36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犹如火热的钢板被泼来一盆冷水, 狂热飙升12个交易日的A股,以单日百点的跌幅给市场的做多情绪降温。
  12月9日午后,A股开始急速跳水,上证综指最终暴跌5.43%。当天收市后,机构群内转发的一份沪深资金净变动表显示,机构减持617.89亿元、大户减持227.34亿元、中户加仓276.22亿元,散户加仓569.01亿元。
  但21世纪经纪报道记者采访公募、保险、私募等多位机构投资者发现,只有少数几位机构资金提前减仓,大多数机构都是高仓位挨了这一天的调整。
  调整如期而来
  12月9日这根大阴线,在很多机构看来是如期而来。但它在不同机构的心里传递了不一样的信号。
  “我现在一点金融股都没有了。”12月9日收盘后,一位管理着20亿规模的公募基金经理刘宁(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其管理的基金曾有一半仓位布局在金融,但自12月3日至8日这四个交易日,他每天都在减持金融股。
  “券商的龙头品种卖得比较早,有几个涨停板没有享受到。”刘宁说,12月5日,市场天量巨震,他从直觉判断市场随时会有一轮调整。这一天,他减持金融股的比例达到20个百分点。
  “在市场泡久了,会闻到危险的味道。”刘宁称,促使其减仓的根本因素是他发现近期有大量融资盘买入金融股。而“两融助涨亦助跌”,一旦市场发生技术性调整,抛盘压力巨大。
  深圳一位管理着10亿规模的私募基金老总王华(化名)也在12月9日上午上涨时实现减仓。
  “市场到2700点以后,我们内部开发的分析大盘的技术指标就失效了。现在市场的走势就是看情绪指标。”12月8日收市后,王华坦言他“最近非常煎熬”,担忧市场随时有一轮调整,但又不甘心提前减仓离场。
  12月9日上午,市场开盘1个小时成交量大幅放量,王华感觉“暴风雨就要来临”。于是,他将持仓中60%的有色、煤炭、券商等周期股全部抛出,只留下40%的成长股。这一天,他管理的基金净值下跌0.7个百分点。
  “周期股是上午涨了4个点卖的,但小市值成长股平均跌了6个点,净值还是下跌。”王华介绍,12月9日的操作中,他选择继续持有成长股的理由是最近半个月,不断有机构和个人抛成长股追蓝筹股,短期跌幅达到20%-30%。
  “即便大盘会有快速下跌,小股票估计也跌不深了。”王华说,金融股是这轮上涨的中心,若有调整,可能会有资金回归成长,市场风格有可能会回归到成长为主的特点。
  对于12月9日的市场调整,上海一位私募老总张锋(化名)同样提前做好了应对策略,但他不是抛出股票,而是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
  “周五(12月5日)成交超万亿、大幅震荡,感觉调整临近,就在期指开了空头仓位。”张锋介绍,8日的盘面走势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这一天,他加大了股指期货空头合约的持仓数量。该数值大幅超过现货头寸所需的对冲头寸。
  相比前面几位提前做好布局的私募,大多数机构在12月9日市场中都是被动应对调整,他们只是小幅减持了金融股。
  “上午准备要出差,就把券商股在涨停板全部卖掉了。下午一下飞机一看,200只股票躺在跌停板上。”深圳一位成长型公募基金经理打开手机看到盘面的第一反应是“风来的时候没找着猪,风停的时候被砸成了猪头”。
  观测龙头风向标
  尽管对调整并不意外,但机构内部仍充满分歧,这主要体现在对金融板块和后市走势的判断。
  “这一轮金融股的暴涨,资金主力是场外增量资金和融资资金。这些还是偏短期的投机筹码,市场在短期内会有一轮急跌。”刘宁判断,根据过往牛市“快涨快跌”的特点,很可能会出现暴跌。
  但在华南一位基金经理看来,12月9日的暴跌,只是市场本身的技术性调整,是否会引发一轮中期调整,还得看随后几天的走势。
  “9日暴跌的导火索是中证登发的文,如果10日股市只是小幅调整,就不用减仓。但若是快速下跌,可能就要做一些处理。”这位华南基金经理坦言,他的策略是跟随市场而变,因而,不会主观地预判未来走势。
  对于暴跌后的市场走势,北京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部总经理倾向于判断,调整正在发生,但其表现方式可能会有两种。
  “前期市场太热了,放出这么大的交易量逼空上涨,调整起来也会比较吓人。”这位投资部总经理认为,牛市的特点是快涨快跌,暴跌的市场会快速完成调整。但另外一种可能是市场出现反抽,多空力量对峙,调整时间会拉长。
  还有一些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取决于政策和融资盘的操作。
  “很多大户和超大户是放杠杆加码股市。根据融资盘的特点,这些资金会趁市场反弹时降低杠杆,做多动力会减弱。”张锋指出,今年牛市与往年不同的特点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的融资盘庞大,这可能是市场杀跌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张锋判断,除非政策上出现降准等级别的利好消息,否则,到春节前夕,市场都处于调整状态。
  伴随着9日的暴跌,不同机构资金对金融板块的走势也出现分歧。一类机构认为金融板块行情“熄火”,未来市场风格会切换至其它热点。
  “这一轮调整,金融板块的独家强势就要被打破了。”前述深圳成长型基金经理认为,9日,券商股由涨停到跌停的巨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筹码获利出局。未来市场风格会回到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
  王华倾向于认为市场风格会发生切换。“有一些中等市值的国企改革标的走得比较强,会吸引部分从金融板块撤离的资金进来,引领一轮新的热点行情。”
  但在上海某保险公司任职的投资经理则在密切关注消费和医药的机会。
  “9日市场盘面特点是食品饮料和医药股走强,如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一度冲击涨停。”这位投资经理称,市场调整阶段,资金会倾向于寻找防御性品种。但究竟能否有行情,还得看后续资金的流动。
  当部分资金开始寻找新的热点时,大部分重仓的机构则选择观望市场走势。
  “市场盘面会给我们指引,现在就看龙头品种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的走势。它们就像是龙头品种一样,如果走势坚挺,代表着金融板块的行情还没走完。”前述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坦言,这一轮暴涨中,保险踏空了这轮金融股的行情。他们正在等待建仓的机会。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