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要树立海洋意识
2015-04-13 14:31  · 来源:  · 作者:chinanews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在低碳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今天,人们研究碳汇的目光多集中在植物方面。然而,相对这种“绿色碳汇”,通过海洋清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蓝色碳汇”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海洋才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体。有统计显示,占全球面积大约三分之二的海洋吸收了约93%的温室气体。据估算,在过去200年间,海洋共吸收约5250亿吨二氧化碳,约相当于人类排放总量的一半。正是因为海洋与大气的热量交换,才使得全球平均地表的温度没有大幅增加。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因为“慷慨”吸纳了太多的二氧化碳,海洋的生态环境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海洋变暖首当其冲。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4年1月至6月,0至700米深度海洋的热含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海洋变暖将改变海洋生物的繁殖模式和栖息地选择,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个典型恶果就是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
  海洋的不断升温也加速了冰川的融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被称为“地球冰箱”的北极继续以世界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变暖。有研究人员警告说,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北冰洋海冰将在30年内消失,而不是之前预测的90年。如果北极的冰全部融化,将使海平面升高7米,处于海平面附近的陆地将会被淹没,很多海岛也将不复存在。更严峻的是,冰川融化使得大量淡水流入大洋后,将改变洋流,影响到大气环流,甚至是全球气候。近年来,世界多地频繁遭遇台风、海啸等灾害,正是与此有关。
  同时,因为不断吸收二氧化碳,海水PH值在持续降低,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将造成多种有害影响。最新的一项全球变暖的可能性影响研究指出,自然发生的气候变化降低了深海中的氧含量,大范围杀死深海生物。在1.47万年以前的温暖期中,北美冰川的消融使得一群深海对氧敏感的生物群已经几乎消失,包括海星、海胆、蛤蜊和蜗牛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约在1.35万年前,深海群落才开始了缓慢的恢复。
  全球变暖对海洋的影响是极其重大和深远的。而要修复海洋环境,必须付出更加漫长而艰苦的努力。有专家指出,一旦海洋变暖,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来冷却海水温度,而恢复海洋中的生物种群也要花费上千年才能真正回到曾经的水平。
  控制住全球变暖的势头,治本之策是实现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影响减到最小。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亟须树立海洋意识。当前,应高度重视海洋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开展海洋碳汇即“蓝碳”的研究。应详细获取海洋、大气等相关参数,更为深入地认识二氧化碳与海洋的关系,进而制定陆海统筹的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既要试图用海洋储存更多二氧化碳,更要严格管控人类向海洋排放污染物,保护好、发挥好海洋储存碳的能力。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