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周年:生育意愿绕不开三道成本门槛儿
2015-01-26 19:12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生育;意愿;门槛儿;单独两孩;安徽省;政策;ldquo;rdquo
从“单独两孩”政策出台亮相,到2014年1月浙江省率先放开“单独两孩”政策,全国多地“单独两孩”政策相继迎来实施一周年。
一年的时间,公众看到的是,两孩申请并未出现担忧中的“井喷式”增长,但人们看不到的是,随着“单独两孩”生育期的到来,养育、医疗、教育等资源问题正逐一碾过诸多“单独”家庭的心头,成为他们躲不开、绕不过的“后顾之忧”。
100万对:数字背后的理性色彩
2014年1月23日,安徽省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目前安徽省已有2.8万个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领取了“单独两孩”准生证。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有约7800名“单独两孩”出生。
在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之前,安徽省曾进行过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家庭目标人群(即符合“单独”条件的)有31.75万,有意愿生育“二宝”的家庭占60.21%,约有19万对夫妇符合条件并愿意生育“二宝”。预计政策实施后,安徽省在2014年将发证4万至5万张。实际申领的数字并未达到预测。
在河北省,当地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单独两孩”申请数为3万多人,也低于政策实施前的预测,并未出现预测的“生育潜能大释放”和“生育堆积”现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年来,“单独两孩”政策顺利落地,全国已有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符合预期。
“目前来看,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未想好要不要生‘二宝’,有的则是不愿意生了。”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指出,现在对于是否要生育“二宝”,很多育龄妇女更加理性。
生还是不生:不得不算的成本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经济压力、女性职场压力、孩子养育压力等,一部分人尽管在政策范围内可以再生育,但对于是否实现再生育持谨慎态度。
今年35岁的汪琴是合肥某社区的工作人员,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如果要两孩,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汪琴显得有些苦恼。
记者采访了解到,职业女性普遍在“生两孩”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孩子和家庭。“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汪琴说。
“再生一个孩子增加的教育、医疗等经济成本太高,而且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到时他们的养老费用加上抚养孩子的费用,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精力上都无法承担。”今年28岁的陈倩芸坦言,现在再养育一个孩子的时间、精力成本和教育成本都会让她觉得吃不消。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生育的家庭也面临着养育和教育的成本压力,但“养儿防老”成为一些“单独家庭”养育两孩的主要动因。
安徽省寿春镇民主社区张营营于2014年申请办理了“单独两孩”的生育证。第一个孩子已经4岁的她坦言,两个小孩的养育费和以后的教育费用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张营营认为:“家里一个小孩的话,以后负担会比较重,一个人要养育4个老人,考虑到养老觉得还是再要一个小孩。”
“忙得团团转”:公共资源“紧缺”正在走近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日前表示,截至2014年底,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的数字,基本符合此前专家的总体判断,当时专家预期的峰值是一年度不超过200万孩子出生。
家住合肥市世纪阳光花园的陈女士是一位“二宝”准妈妈,“做产检的时候就发现哪家医院都是爆满,第一次产检打算去家门口一家三甲医院,8点不到就到了,大厅里早就坐满了人,护士说早上6点半就开始挂号了,专家号更是一个星期前就开始预约。”陈女士说,产检期间她早就学会了网上预约等各种抢号攻略,不过还是担心生产的时候会没有病房,已经在提前预约了。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郭宇雯告诉记者,“单独两孩”放开之后,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我一个人接待门诊的人数从以前的几十人到现在几乎每天都100人,床位也爆满,到最高峰期加床都没有地方了。医生每天不敢休息,不敢生病。”郭宇雯坦言,随着“单独两孩”的放开,医疗资源不足更加凸显,尤其是城乡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认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开放,第一批领取生育证的家庭将逐步进入生育期,2015年3至4月份或将迎来第一批申请“单独两孩”生育证家庭的生育期。
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吴家良表示,学生增加是按照人口增加测算的,每增加1000人,可能增加30名幼儿上幼儿园,“单独两孩”政策对于学校的影响相对比较滞后,预计3至6年后才会有所体现。
但陈女士已经开始担心:“这个宝宝会不会像之前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一样遭遇‘入托难’、‘入学难’?”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1/26/c_1114135732.htm
一年的时间,公众看到的是,两孩申请并未出现担忧中的“井喷式”增长,但人们看不到的是,随着“单独两孩”生育期的到来,养育、医疗、教育等资源问题正逐一碾过诸多“单独”家庭的心头,成为他们躲不开、绕不过的“后顾之忧”。
100万对:数字背后的理性色彩
2014年1月23日,安徽省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目前安徽省已有2.8万个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领取了“单独两孩”准生证。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有约7800名“单独两孩”出生。
在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之前,安徽省曾进行过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城镇家庭目标人群(即符合“单独”条件的)有31.75万,有意愿生育“二宝”的家庭占60.21%,约有19万对夫妇符合条件并愿意生育“二宝”。预计政策实施后,安徽省在2014年将发证4万至5万张。实际申领的数字并未达到预测。
在河北省,当地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单独两孩”申请数为3万多人,也低于政策实施前的预测,并未出现预测的“生育潜能大释放”和“生育堆积”现象。
国家卫生计生委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年来,“单独两孩”政策顺利落地,全国已有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符合预期。
“目前来看,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未想好要不要生‘二宝’,有的则是不愿意生了。”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指出,现在对于是否要生育“二宝”,很多育龄妇女更加理性。
生还是不生:不得不算的成本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经济压力、女性职场压力、孩子养育压力等,一部分人尽管在政策范围内可以再生育,但对于是否实现再生育持谨慎态度。
今年35岁的汪琴是合肥某社区的工作人员,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如果要两孩,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汪琴显得有些苦恼。
记者采访了解到,职业女性普遍在“生两孩”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孩子和家庭。“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汪琴说。
“再生一个孩子增加的教育、医疗等经济成本太高,而且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到时他们的养老费用加上抚养孩子的费用,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精力上都无法承担。”今年28岁的陈倩芸坦言,现在再养育一个孩子的时间、精力成本和教育成本都会让她觉得吃不消。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生育的家庭也面临着养育和教育的成本压力,但“养儿防老”成为一些“单独家庭”养育两孩的主要动因。
安徽省寿春镇民主社区张营营于2014年申请办理了“单独两孩”的生育证。第一个孩子已经4岁的她坦言,两个小孩的养育费和以后的教育费用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但张营营认为:“家里一个小孩的话,以后负担会比较重,一个人要养育4个老人,考虑到养老觉得还是再要一个小孩。”
“忙得团团转”:公共资源“紧缺”正在走近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日前表示,截至2014年底,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的数字,基本符合此前专家的总体判断,当时专家预期的峰值是一年度不超过200万孩子出生。
家住合肥市世纪阳光花园的陈女士是一位“二宝”准妈妈,“做产检的时候就发现哪家医院都是爆满,第一次产检打算去家门口一家三甲医院,8点不到就到了,大厅里早就坐满了人,护士说早上6点半就开始挂号了,专家号更是一个星期前就开始预约。”陈女士说,产检期间她早就学会了网上预约等各种抢号攻略,不过还是担心生产的时候会没有病房,已经在提前预约了。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郭宇雯告诉记者,“单独两孩”放开之后,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我一个人接待门诊的人数从以前的几十人到现在几乎每天都100人,床位也爆满,到最高峰期加床都没有地方了。医生每天不敢休息,不敢生病。”郭宇雯坦言,随着“单独两孩”的放开,医疗资源不足更加凸显,尤其是城乡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认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开放,第一批领取生育证的家庭将逐步进入生育期,2015年3至4月份或将迎来第一批申请“单独两孩”生育证家庭的生育期。
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吴家良表示,学生增加是按照人口增加测算的,每增加1000人,可能增加30名幼儿上幼儿园,“单独两孩”政策对于学校的影响相对比较滞后,预计3至6年后才会有所体现。
但陈女士已经开始担心:“这个宝宝会不会像之前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一样遭遇‘入托难’、‘入学难’?”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1/26/c_1114135732.htm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福建单独两孩政策落地 不会出现生育人口大波动2014 / 03 / 29
- 北京已有2313个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获准生育2014 / 03 / 29
- 单独二孩申请量远低预期 专家称应彻底改变国策2015 / 01 / 12
- 9省份正式启动“单独两孩” 20省份推实施时间表2014 / 03 / 26
- 女大学生代孕:生育黑市下的产物2014 / 07 / 3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