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刚需一族跨城买房:中山买房主城区上班
2014-12-26 15:14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如今,在中山买房、周边他城工作的异地业主并不在少数:相比起广深等城市动辄上万的房价,中山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对于这些工薪阶层来说,显然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他们当中,有已经入驻几年的年轻夫妇,有已经买房、等待收楼的85后小情侣,有已经奋斗多年,在中山买了改善型住房用来度假、准备“养老”的60后夫妇……
  每日清晨七点,王耀和妻子就得起床,八点准时从中山三乡镇出发,赶到珠海拱北上班。
  三十分钟的车程,并不算太远——相比起居住在北京远郊、广州番禺、深圳关外,又需要挤公车到市区上班的其他上班族来说,王耀夫妇显然要幸运得多。
  像王耀夫妇这样,在中山买房、周边他城工作的异地业主并不在少数。相比起广深等城市动辄均价上万的房价,中山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对于这些工薪阶层来说,显然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他们当中,有已经入驻几年的年轻夫妇,有已经买房、等待收楼的85后小情侣,有已经奋斗多年,在中山买了改善型住房用来度假、准备“养老”的60后夫妇……
  朝工夕返,周末情侣,这种双城生活在这群异地业主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上演。期待更多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缩短双城距离,诸如深中通道等宏观的基础设施宏观部署,第一次如此深切地与这群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山这片“房价洼地”,渐渐成为事业刚刚起步人群安放青春的地方。
  入住派
  每天驾车半小时去珠海上班
  购房档案:王耀,男,1986年出生,在珠海工作,2012年在中山三乡买了一套100平方的三居室。
  每日清晨八点,王耀都需要从中山三乡镇出发,到珠海拱北上班。“我老婆在横琴新区上班,距离比较远,每天需要先开车送她到邻近单位的公交站,然后我再到单位去,整个下来最多也不过半个小时。”白天在珠海,晚上和周末回中山,这样的双城生活状态,王耀和妻子已经持续了两年。
  在珠海频频看房迟迟下不了手
  王耀在珠海的一家媒体机构工作,2012年,他和妻子选择在中山三乡镇购买了首套住房。“那时候毕业没多久,存款也不多,决定买房后也在珠海看过一些楼盘,但当时珠海每平方米一万多的房价,对我们来说还是太高了。”于是,他们将购房的目光转向了中山市。“同样的质量、相差不大的配套,甚至就是同一家开发商的房子,中山的房价只有珠海的一半甚至1/3。”之后,他们在中山三乡镇买下了现在这套住房,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每平方米的价格是4500元。从此王耀和妻子开始了珠海和中山的生活“双城记”。
  由于两地之间距离的邻近和交通的便捷,就目前而言,基本可以实现工作生活的无缝连接。王耀是一名摄影记者,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不用每天朝九晚五的在办公室坐班,居住在中山并没有让他与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产生某种疏离感。“有时候,感觉不到是生活在两个城市,就每天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来说,和住在珠海一些街区所用的时间相差不多。珠海也有很多朋友到中山的坦洲和三乡买房,甚至还有朋友和我同住一个小区。”
  有小孩后谋划珠海再买房
  如今中国的很多城市,有很多的年轻人也在过着同样的“双城”生活:工作在一个城市,居住在另外一个城市,每天两地奔波,至于其中好坏酸甜,大概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于王耀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我们都在珠海工作,我老婆的户口也在珠海,如果以后有了小孩,也会在珠海落户上学。这样的话,如果还是住在中山,每天送小孩上下学,就不太方便了。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两年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到时候我们打算在珠海再买一套房来居住,这套房拿来出租,而且现在这个片区的房价也在上涨,未来升值预期明显,就算将来卖掉,也不会吃亏。”
  关于“双城”生活,王耀有自己的看法。“珠海工作、中山生活不能说有多好,但对于我们这些工薪族,这可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不同,但有房子住却是最实际的问题,我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人要知足常乐,才会后福不断。”
  “创一代”二次置业住别墅
  购房档案:陈重,70后,江门鹤山人,在中山市小榄镇创业近20年。1996年在小榄首次置业,2011年在某小区购买别墅一套。
  这是一个“创一代”的奋斗史。自上世纪90年代来到小榄镇算起,70后陈重已在中山生活21个年头。在中山这座工业重镇,陈重完成了结婚、生子、创业等人生大事,自己事业也小有成就。
  刚到中山时,陈重并未打算在这座城市定居。但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长,越是发现离不开这座城市。“虽然户口还在鹤山,但我的生意、我的房子、我的朋友和关系都在中山。”在中山生活20多年后,江门人陈重心中产生了“却望并州是故乡”之感。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