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智囊预测增长率“阶梯” 明年7%左右,“十三五”或再调低
2014-12-16 02:59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预测;增长率;智囊;经济增速;增速;中国社科院;调整;经济目标
12月12日开始,各大部委陆续进入年度会议密集召开期,外界密切关注,各大部委确定的主管领域相应增长发展指标,是否发生较大调整。
“经济增长速度变了,速度作为一个总的指标,意味着一系列宏观指标都变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12月15日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报告发布会上说。随着GDP增速调低,预计物价指数(CPI)、外贸、投资、消费、货币供应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指标目标都将调整。
与确定发展计划目标紧密相关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要适应速度变化,促进结构优化,利于动力转换,加强政策创新,使多重目标、多项改革和各类政策之间联动协调平衡。
2014年GDP增速目标为7.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增速为7.4%。中国社科院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3%左右,2015年经济增速预计为7%。照理,准确数字区间应在明年3月“两会”上公布。
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否大幅调整到7%左右,已经成为市场热点。社科院2015年经济蓝皮书预测,“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在6.2%左右。这意味着进入“十三五”期间后,年度经济增速可能还将调整。
经济增速如何“适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历年采访了解到,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指标为7.5%,低于2011年的8%。此后2012、2013、2014年的经济目标,一直为7.5%(左右)。
其中2014年的经济目标在确定时,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有专家曾建议,将目标确定为7%。但是最后仍定为7.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多位政府智囊专家透过各种渠道建议将2015年的经济指标确定为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问题,一个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多逐渐下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止跌回升,现在还看不清晰。
“尽管现在仍然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继续下滑有没有可能失速,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看还不敢打这个包票。”郑新立在12月15日的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上说。
他认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增速适度、结构合理、效率提高、民生改善,再加上一句话,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就是我们要保持7%-8%的中高速的增长,结构优化,我们要改变第三产业在一、二、三次产业里面明显滞后的局面。”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报告,2015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7%左右,“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到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仅仅为6.2%。
但是,即使明年经济增速调整为7%,以及以后持续下调,似乎对2020年发展目标,也不会造成太大冲击。
北大中国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而由于前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其实我们现在只要有6.6%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就能完成这个增长目标。”
他认为, 在三期叠加时期(即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度过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还有可能有所提高,然后再趋向平稳。
各机构报告大同小异,大多认为2015年经济增速将低于2014年。在传统投资、出口动力减弱的情况下,下调2015年的经济目标,迫在眉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明年实际经济增速为7.1%-7.2%左右。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是,消费逐步成为最大经济源泉,然后才是投资,最后是出口,“其实过去消费的增速一直很快,所以对经济的贡献率低,是因为投资增速更快。”他说。
主要指标预期将调整
适应明年GDP指标的变化,各大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相应的分项指标都要调整。
中国社科院院长李扬指出, 在过去的常态下,经济是高速增长的,改革开放30多年均增速为9.8%,在今后的新常态,经济速度就没有这么高。比如根据预测,明年增速是7%,再根据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十三五”有可能也是在7%左右,甚至稍微低一点。
GDP增长速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总指标,经济增速变了,构成这个指标的很多内容,比如说财政收支等指标都要变化。可以预测的是,财政支出很可能还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就不如以前那么快,“大家都会算这个账,财政赤字有可能会有所扩大。”李扬说。
此外,在旧的常态下,年均经济10%左右的增长,过去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速度是14%-16%。而在新常态下可能M2增速就在12%-14%左右。同时,在新常态下,利率水平理应下落,国际收支就可能会是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
就业形势相对被看好。 常规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应当下降,但是中国又恰好赶上一个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服务业,而服务业会吸收更多的就业。最近两年都在每年1200万到1400万新增就业岗位,今年预计1300万以上的新增就业指标没问题。明年1000万到1200万也没有问题。
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指标是1000万,比2013年的900万目标有所增加,实际情况是,尽管经济前三季度增速只有7.4%,比去年全年7.7%下降,但是前三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业指标。
2014年的物价指数目标是3.5%,考虑到今年实际物价增速为2%左右,根据一些机构预测,明年该目标调到3%的可能性大。而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增速目标是13%,也有机构认为,2015年的目标可能调整到12%。
此外,比如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目标为7.5%,与经济同步,实际是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实际收入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9%。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收入未超过7.4%。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专家黄群慧认为,2015年,工业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稳中求进依然是主旋律。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最好是设定为7.5%到8.5%之间。
2014年外贸和财政收入指标分别为7.5%、8%。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9万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5.7%;进口增长0.8%,均未实现目标。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部副主任金柏松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动荡不安。但是如果不发生危机,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出口可以增长6.6%,进口增长5.5%。
“经济增长速度变了,速度作为一个总的指标,意味着一系列宏观指标都变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12月15日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报告发布会上说。随着GDP增速调低,预计物价指数(CPI)、外贸、投资、消费、货币供应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指标目标都将调整。
与确定发展计划目标紧密相关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要适应速度变化,促进结构优化,利于动力转换,加强政策创新,使多重目标、多项改革和各类政策之间联动协调平衡。
2014年GDP增速目标为7.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增速为7.4%。中国社科院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7.3%左右,2015年经济增速预计为7%。照理,准确数字区间应在明年3月“两会”上公布。
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否大幅调整到7%左右,已经成为市场热点。社科院2015年经济蓝皮书预测,“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在6.2%左右。这意味着进入“十三五”期间后,年度经济增速可能还将调整。
经济增速如何“适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历年采访了解到,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指标为7.5%,低于2011年的8%。此后2012、2013、2014年的经济目标,一直为7.5%(左右)。
其中2014年的经济目标在确定时,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科院有专家曾建议,将目标确定为7%。但是最后仍定为7.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多位政府智囊专家透过各种渠道建议将2015年的经济指标确定为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问题,一个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三年多逐渐下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止跌回升,现在还看不清晰。
“尽管现在仍然处在合理的区间,但是继续下滑有没有可能失速,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看还不敢打这个包票。”郑新立在12月15日的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上说。
他认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增速适度、结构合理、效率提高、民生改善,再加上一句话,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就是我们要保持7%-8%的中高速的增长,结构优化,我们要改变第三产业在一、二、三次产业里面明显滞后的局面。”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报告,2015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7%左右,“十三五”期间,即2016年到2020年年均经济增速仅仅为6.2%。
但是,即使明年经济增速调整为7%,以及以后持续下调,似乎对2020年发展目标,也不会造成太大冲击。
北大中国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而由于前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较高,“其实我们现在只要有6.6%左右的年均经济增长,就能完成这个增长目标。”
他认为, 在三期叠加时期(即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度过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还有可能有所提高,然后再趋向平稳。
各机构报告大同小异,大多认为2015年经济增速将低于2014年。在传统投资、出口动力减弱的情况下,下调2015年的经济目标,迫在眉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明年实际经济增速为7.1%-7.2%左右。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是,消费逐步成为最大经济源泉,然后才是投资,最后是出口,“其实过去消费的增速一直很快,所以对经济的贡献率低,是因为投资增速更快。”他说。
主要指标预期将调整
适应明年GDP指标的变化,各大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相应的分项指标都要调整。
中国社科院院长李扬指出, 在过去的常态下,经济是高速增长的,改革开放30多年均增速为9.8%,在今后的新常态,经济速度就没有这么高。比如根据预测,明年增速是7%,再根据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十三五”有可能也是在7%左右,甚至稍微低一点。
GDP增长速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总指标,经济增速变了,构成这个指标的很多内容,比如说财政收支等指标都要变化。可以预测的是,财政支出很可能还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就不如以前那么快,“大家都会算这个账,财政赤字有可能会有所扩大。”李扬说。
此外,在旧的常态下,年均经济10%左右的增长,过去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速度是14%-16%。而在新常态下可能M2增速就在12%-14%左右。同时,在新常态下,利率水平理应下落,国际收支就可能会是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
就业形势相对被看好。 常规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应当下降,但是中国又恰好赶上一个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服务业,而服务业会吸收更多的就业。最近两年都在每年1200万到1400万新增就业岗位,今年预计1300万以上的新增就业指标没问题。明年1000万到1200万也没有问题。
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指标是1000万,比2013年的900万目标有所增加,实际情况是,尽管经济前三季度增速只有7.4%,比去年全年7.7%下降,但是前三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业指标。
2014年的物价指数目标是3.5%,考虑到今年实际物价增速为2%左右,根据一些机构预测,明年该目标调到3%的可能性大。而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增速目标是13%,也有机构认为,2015年的目标可能调整到12%。
此外,比如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目标为7.5%,与经济同步,实际是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实际收入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9%。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其中城镇居民收入未超过7.4%。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专家黄群慧认为,2015年,工业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稳中求进依然是主旋律。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目标最好是设定为7.5%到8.5%之间。
2014年外贸和财政收入指标分别为7.5%、8%。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9万亿美元,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5.7%;进口增长0.8%,均未实现目标。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部副主任金柏松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动荡不安。但是如果不发生危机,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出口可以增长6.6%,进口增长5.5%。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世行预测2019年石油平均价格每桶67美元2019 / 01 / 14
- 2019年 地面,领跑者,扶贫,分布式光伏规模指标预测2018 / 12 / 07
- 美国能源信息署提高原油价格预测2018 / 09 / 25
- 未来5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预测分析2018 / 09 / 25
-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核反应堆提供数据分析预测核电站故障2018 / 08 / 30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