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调整在华布局现隐性撤离 专家称尚未规模退潮
2014-10-20 09:29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编者按:“外资大规模撤离”成为近期舆论焦点。一方面,在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国际资本调整布局;另一方面,中国加大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力促产业升级,且招商引资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对在华外资正在去“超国民待遇”化,在华外资经营压力加大。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分赴十个省份了解外商投资新动向,并从今日起推出“外资大挪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广州市民李杰前不久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他发现,这双耐克鞋的生产地已不是熟悉的“中国制造”,而是“印尼制造”。耐克鞋产地之变,映射出制造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高端制造业开始回流欧美,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2013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6.78%。在外经贸第一大省广东,制造业实际吸收外资下降2.05%。广东商务厅外资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广东关闭搬迁的企业主要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对进出口影响不大。但要警惕此前美国、香港产业转移的教训,制造业是基础,能够吸引物流、服务业配套,转移过快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在华“黄金时代”告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上内外资政策并轨、经济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内因影响,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增加,引资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局部地区和行业出现外资撤离的苗头。
  今年早些时候,通用汽车把国际运营总部从上海转到新加坡。淡水河谷驻上海办公室的一位前员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淡水河谷逐渐将业务重心外移,目前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上海办公室名义上还是中国区总部,但基本等同于后台部门,只负责跟单,签合同和结算都在欧洲。
  上海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专家郝乐认为,部分外企保持公司法人、注册内容等不变,但是将生产、利润等关键部分转移,开始“隐性撤离”。
  江苏省南京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外资处副处长胡滨说,今年有部分外资房地产企业出现减资现象,有转股的,有转内资的,有的减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南京市中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原是李嘉诚旗下长实投资,现已转内资。
  今年前5个月,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8.86亿元,同比减少40.4%。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认为,由于利用外资占比不到1%,外资撤离对广东楼市直接影响不大。但资本是逐利的,背后的信号说明,市场信心不足,经济尚不景气,楼市高位风险凸显,需警惕楼市走低引发的连锁反应。
  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公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七年前中国是绝大多数会员企业的首选投资地,但目前已下降到20%。中国欧盟商会发布调查结果,2/3的大企业表示在华经营越来越困难,一半受访企业认为在华“黄金时代”已结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提醒说,日本贸易振兴会一项调查显示,去年日企对华投资同比减少17 .7%,而对东盟投资是对华投资的2.6倍。美欧日是中国引用外资来源最大的三个地区,这些调查都表明,外资在华观望甚至失望情绪加大,这是近十多年来罕见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疏导。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