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对员工下达封口令:不能乱说话 不要乱给媒体讲
2014-11-10 09:55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2014年11月8日,獐子岛深海养殖区,工人乘坐大货船,将扇贝苗撒向海里。新京报记者秦斌摄
  最近两周以来,资本市场上最大的难题,是解答“獐子岛的扇贝去哪儿了”。
  10月30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受北黄海冷水团异常等灾害影响,公司超过100万亩海域内的虾夷扇贝绝收,今年前三季度将巨亏8亿元。11月6日,证监会宣布,正在对獐子岛的相关情况进行核查。
  “造假”、“蓝天股份第二”,资本市场上对獐子岛的质疑不断。新京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獐子岛周围岛屿的扇贝养殖业,并未遭受冷水团的影响。
  记者接触到的部分居民称,他们并不同意冷水团致灾的说法。“绝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他们称,播苗和采购环节均有造假。獐子岛镇官员及公司高管否认造假,承认管理方面有问题。新京报记者尹聪大连报道
  居民被告知“不要乱说”
  獐子岛镇的居民拥有居民和上市公司股东的多重身份。但当面对獐子岛集团的巨亏疑案时,多数人显得“小心翼翼”
  “獐子岛集团这次要是倒了,我们老百姓该怎么办?”11月7日,獐子岛上的一位村民说。
  连日来,在这个大连以南104公里的海岛上,村民之间的话题,总绕不开有关獐子岛集团的现状和命运。无论是在早晨6点的客运码头站,还是村民夜晚在家看电视时。
  事情缘起于10月30日獐子岛集团的公告。当日,这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对105.64万亩海域的虾夷扇贝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另对43.02万亩的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经一系列会计处理后,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集团将亏损8.12亿元。
  在獐子岛镇的几位官员看来,村民关心獐子岛集团巨亏,属分内之事,“毕竟镇上的每个人,都是獐子岛集团的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是獐子岛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另有褡裢、大耗、小耗三个经济发展中心,也位列獐子岛集团前十大股东。四者均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其中,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由獐子岛镇政府出资设立,另外的三个经济发展中心,则由对应的三个村委会持有股权。换言之,即獐子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獐子岛镇政府。
  公开报道显示,獐子岛集团未进行产权改革前,属集体公社。有村民追忆,他20岁左右就为公社出海捕捞,“起早贪黑,甚至差点死在海里”。
  据獐子岛镇集体经济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敏介绍,目前全镇1万多名居民,每年每人均可收到1400元的股权收益金。此外,一些老年人,每月还能拿到700元的退休金。张敏称,这部分资金,均系从獐子岛集团分红而来。
  由此,岛民们拥有了多重身份——既是獐子岛镇的居民,又是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的股东,有的还是獐子岛集团的职工。
  但对百万亩海域绝收这样攸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岛上居民的讨论“小心翼翼”。数名村民私下告诉新京报记者,“不能乱说话”。一位獐子岛集团员工的家属则称,公司内部也下达了“封口令”。
  “不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11月4日,记者欲向一位身穿蓝色制服的獐子岛集团员工咨询时,该员工赶紧摆手说。而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前,首先约定“不要询问姓名”。还有一位村民,把受访时间定在了晚上10点多。
  在村民看来,岛上紧张的空气是“由上面制造”。11月4日,一位村民称,他刚从村里开会回来,“会议精神是,不能传谣,要传播正能量”。
  连日以来,獐子岛电视台在电视里播放《海岛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是11月2日镇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以及一些獐子岛集团的老员工。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一位獐子岛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号召说。另一位官员在讲话中称,“獐子岛集团如果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了,那对谁有好处?”几个与会代表先后发言称,“不能怨恨哪一个人”,“只要齐心协力,不说8个亿,就是18个亿,也能奋斗回来”等。
  11月4日下午,獐子岛广播电视台还播放了一段“应对媒体”的讲座视频。其中的一段内容为“应对媒体时应掌握的技巧”,比如“有些事可以讲,有些事是可以不讲的”。
  “我们没有捂着盖着,也不怕说。”11月7日,当被问及镇政府是否下过封口令时,张敏回应称,镇上只是告诉老百姓,“冷水团的事情搞不懂,先不要乱说,不要乱给媒体讲”。
  “冷水团”疑云
  “冷水团”被獐子岛集团认定为导致百万亩海域绝收的祸首,但不少居民、养殖户均表示从未听说过冷水团。与獐子岛播种海域邻近的岛屿也未出现因冷水团影响产量之事
  “冷水团发生异常”,在10月31日的灾情说明会上,被獐子岛集团认定为导致百万亩海域绝收的祸首。
  獐子岛集团曾向投资者“科普”,黄海冷水团指夏季位于黄海深底层的低温水体,其主要特征温度低且温差大,盐差小。
  “我跟大海打了五六十年的交道,从来没见过冷水团。”一位年长的村民称。一位七八十岁的村民说,他干过养殖扇贝苗种、出海捕捞等各种工种,“哪里有过冷水团?”
  新京报记者在獐子岛以及周围岛屿,随机采访过十多位居民、苗种养殖户和渔业工人,年龄层次涵盖二十岁至八十岁。绝大多数人均表示,生平从未听说过冷水团。只有一个人说,他以前听说过冷水团,“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冷水团。”獐子岛镇党委宣传委员赵志卫说,獐子岛集团出事后,他把冷水团的特征回家描述了一下,“家里老人说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以前老百姓可能见过冷水团这种现象,但不知道叫什么。”赵志卫说。
  10月31日的灾情说明会上,獐子岛集团的高管形容称,冷水团来得突然,来得巨大,“几十年一遇”。而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石敬信称,根据獐子岛镇所在的长海县政府的信息,长海县“其他区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
  检索地图可知,獐子岛以北是大、小长山岛,二者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0公里;獐子岛以东为海洋岛,二者之间的直线距离近36公里。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