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区域战略专家:东中西部势差如何凿平
2015-03-11 01:52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经济圈;菱形;钻石;成都;区域战略;昆明;重庆;李勇
成都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构想,引发了区域经济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其中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市的区域经济战略专家的观点、讨论最引关注。例如,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就认为,随着成都的经济发展,必然要扩大资源整合的空间。通过构建“菱形(钻石)经济圈”来加强与周边的联系,不仅拓展了成都的发展空间,也激活了四市相连的经济板块,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国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则表示,打造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于要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
《《《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两大战略交汇成都要发挥支撑作用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成都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构想,引发了区域经济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成都怎样与重庆、西安、昆明等兄弟城市加强协同合作,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随着成都的经济发展,必然要扩大资源整合的空间。通过构建“菱形(钻石)经济圈”来加强与周边的联系,不仅拓展了成都的发展空间,也激活了四市相连的经济板块,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国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交通环境改善成基石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还起到了衔接两大战略、传递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作用。“比如成都往陕西延伸,就是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放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向云南、贵州延伸,实际上就是把‘一带一路’的影响延展到了长江上游。”盛毅表示。
2014年,成都经济总量首破万亿。“站在新起点,成都需要与外部紧密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动,来拓宽发展的边界。”盛毅表示,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市发展水平接近,各有各的优势,存在互补性,同时又是近邻。“近年来交通环境改善显著,这几个城市的企业都在向外延伸产业链条、市场,自然就向着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方向走。”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帅斌也认为,正是由于四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菱形(钻石)经济圈”奠定基石。
“交通方面要发挥共建机制,共同商讨,建立快速通道,把国家的高速道路连接起来。有的地方要共建铁路,共同投资。”盛毅表示,另外还要依托交通干道完善中转、仓储、物流、信息平台等环节的合作,把交通运输在方方面面的协同效益都发挥出来。
四城市经济往来密切
事实上,成都与重庆、西安、昆明的经济往来一向密切。“比如在能源方面,四川与陕西共建电站,解决火电入川与水电出川问题。生态方面,四川与云南共建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区。”盛毅称,而成都和重庆之间人口流动、产业互通方面更是非常频繁。
盛毅认为,成都和重庆,都在发力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非常多,成都主攻网络、软件,重庆则以笔记本电脑制造为主,它们面对的市场不一样。
如何从制度层面对菱形经济圈作出保障?盛毅认为有三个要点:首先,最好能将“菱形(钻石)经济圈”上升成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指导这几个地区编制规划,完善分工、合作;其次,四地都要从加强区域联系、扩大开放力度的高度来思考,主动联合,推进区域的协作;最后,要分出产业协同的层次。比如将成都和重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更好地协同起来,带动一大批制造企业;成都和西安在机床制造、输电设备等军民融合产业分工;成都和昆明在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方面合作。
《《《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徐光远:西南开放“桥头堡”昆明可作出海大通道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成都
此次成都提出的新构想将昆明市纳入,由此形成了“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并提出“向南依托成都、昆明及泛亚铁路南通道,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出海大通道”。
昆明多位专家学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对此表示了认同。
昆明可成为好的出海通道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徐光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菱形(钻石)经济圈”中的4个城市同属西部,而且把西南、西北的区划打破,与西部大开发呼应,而昆明可以成为川渝等地往南出海很好的通道。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长江经济带“扩围”,云南省作为新增省份纳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同时“推动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昆明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龙头和重点。
继2011年获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后,云南省一直努力发挥“桥头堡”的作用。但对于云南而言,仅仅要向西走出去,向东南亚开放,还远远不够。
云南省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专家李吉星认为,云南需要形成“内外交互”,向西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向内陆地区形成战略合作。
云南可借势吸引更多人才
云南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区位特殊,边疆边贸优势显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战略支点。
对“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的构想来说,昆明由此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支点。徐光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菱形(钻石)经济圈”的四城可以互相带动发展。昆明可以成为成渝等地的出海通道,同时昆明也可以由此借势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宗亮亦认为,成都和昆明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可以相互协作,在人才和技术方面,也可以互补。
徐光远表示,成都、重庆经济相对发达,而云南是向南陆路出口的桥头堡。如果将来借云南的大通道出口,云南可以从中受益。
李吉星也认为,对于云南来说,目前,人才和资金、技术都还存在一些短板。未来可寄望于通过“抱团”融入长江经济带,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
《《《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打造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
◎每经记者 鄢银婵 发自重庆
“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构想在重庆学者圈子里同样引起震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重庆学者对该构想表示极大认同。“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于要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表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的扩容;在具体操作上,成都、重庆扮演钻石的“两核”,西安、昆明则充分发挥各自桥头堡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是大方向
将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个城市“打包”聚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创新构图让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多年的李勇眼前一亮。“‘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对西部省市而言,意味着新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过去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让这些省市的经济格局重构,从闭合走向开放,经济总量提升迅速,最关键的因素便在于开放,现在要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这四个城市合作的首要方向也应该是对外开放。”李勇说。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杨继瑞也认为,在国家提出的新战略格局下,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各自拥有自己的对外开放通道,但各个城市要形成各自四通八达的开放渠道,抱团式合作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于要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李勇言简意赅地表示,对重庆而言,这一全新构思也会令其在建设内陆开放战略上事半功倍。
最为关键的是,去年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蓝图,对“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也有所呼应。“目前渝昆高铁已提上议事日程,将于2016年正式开建,渝西高铁也在加快推进中,可能会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成渝客专也会在今年10月开通,基础设施所给予的保障,是4个城市合作开放的首要前提。”李勇说。
四城市间产业互补
在不少重庆的专家看来,“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的扩容。
“如果我们要把这4个城市打造成‘钻石经济圈’,那每个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非常关键。”李勇表示。
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也认为,重庆、成都是西部最大的两个城市,集聚了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众多优势产业,在“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中理应发挥核心枢纽的功能。
在李勇看来,西安、昆明的纳入也会令4个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作用加强。“比如成都、西安的航空业比较有优势,但重庆有西南铝业,那重庆就可以围绕前面两个城市的航空业做相关配套;同样重庆的优势产业汽车制造,其他城市也可以做配套。”
李勇还建议,未来4个城市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协调机制,比如可以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形成有效合作。
《《《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构建菱形经济圈需改善交通提升物流承载力
◎每经记者 张静 李菲菲 发自西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同样在西安的区域经济学术界引发了热议和关注。
其中“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将给4座城市带来什么、4座城市如何开展合作与协作等问题最被专家学者所关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成渝西昆四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构想非常好。
裴成荣表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的提出。放在西部角度,或者说是从全国的层面考虑,菱形经济圈希望国家能够在西部打造一个大经济圈,来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这样来看,构想非常好。
裴成荣还指出,从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圈的发展角度来衡量,可以发现,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它们更多是产业上形成合作,人流物流互通。而当下,西部的成渝西昆,这四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对于四座城市如何开展合作与协作,裴成荣认为,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最根本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首要的是通过高铁建设,把这些城市更好地连接起来,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承载能力。高速快捷的通道打通后,经过长江经济带或者通过连接昆明的高铁南下,通过西安向西的高铁,打通经新疆进入中亚、欧洲市场,这非常有必要。
《《《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两大战略交汇成都要发挥支撑作用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成都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构想,引发了区域经济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成都怎样与重庆、西安、昆明等兄弟城市加强协同合作,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随着成都的经济发展,必然要扩大资源整合的空间。通过构建“菱形(钻石)经济圈”来加强与周边的联系,不仅拓展了成都的发展空间,也激活了四市相连的经济板块,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更好地均衡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国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交通环境改善成基石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还起到了衔接两大战略、传递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作用。“比如成都往陕西延伸,就是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放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向云南、贵州延伸,实际上就是把‘一带一路’的影响延展到了长江上游。”盛毅表示。
2014年,成都经济总量首破万亿。“站在新起点,成都需要与外部紧密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动,来拓宽发展的边界。”盛毅表示,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市发展水平接近,各有各的优势,存在互补性,同时又是近邻。“近年来交通环境改善显著,这几个城市的企业都在向外延伸产业链条、市场,自然就向着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方向走。”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帅斌也认为,正是由于四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菱形(钻石)经济圈”奠定基石。
“交通方面要发挥共建机制,共同商讨,建立快速通道,把国家的高速道路连接起来。有的地方要共建铁路,共同投资。”盛毅表示,另外还要依托交通干道完善中转、仓储、物流、信息平台等环节的合作,把交通运输在方方面面的协同效益都发挥出来。
四城市经济往来密切
事实上,成都与重庆、西安、昆明的经济往来一向密切。“比如在能源方面,四川与陕西共建电站,解决火电入川与水电出川问题。生态方面,四川与云南共建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区。”盛毅称,而成都和重庆之间人口流动、产业互通方面更是非常频繁。
盛毅认为,成都和重庆,都在发力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非常多,成都主攻网络、软件,重庆则以笔记本电脑制造为主,它们面对的市场不一样。
如何从制度层面对菱形经济圈作出保障?盛毅认为有三个要点:首先,最好能将“菱形(钻石)经济圈”上升成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指导这几个地区编制规划,完善分工、合作;其次,四地都要从加强区域联系、扩大开放力度的高度来思考,主动联合,推进区域的协作;最后,要分出产业协同的层次。比如将成都和重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更好地协同起来,带动一大批制造企业;成都和西安在机床制造、输电设备等军民融合产业分工;成都和昆明在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方面合作。
《《《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徐光远:西南开放“桥头堡”昆明可作出海大通道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成都
此次成都提出的新构想将昆明市纳入,由此形成了“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并提出“向南依托成都、昆明及泛亚铁路南通道,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出海大通道”。
昆明多位专家学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对此表示了认同。
昆明可成为好的出海通道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徐光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菱形(钻石)经济圈”中的4个城市同属西部,而且把西南、西北的区划打破,与西部大开发呼应,而昆明可以成为川渝等地往南出海很好的通道。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长江经济带“扩围”,云南省作为新增省份纳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同时“推动滇中区域性城市群发展”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昆明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龙头和重点。
继2011年获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后,云南省一直努力发挥“桥头堡”的作用。但对于云南而言,仅仅要向西走出去,向东南亚开放,还远远不够。
云南省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专家李吉星认为,云南需要形成“内外交互”,向西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向内陆地区形成战略合作。
云南可借势吸引更多人才
云南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区位特殊,边疆边贸优势显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战略支点。
对“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的构想来说,昆明由此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支点。徐光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菱形(钻石)经济圈”的四城可以互相带动发展。昆明可以成为成渝等地的出海通道,同时昆明也可以由此借势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宗亮亦认为,成都和昆明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可以相互协作,在人才和技术方面,也可以互补。
徐光远表示,成都、重庆经济相对发达,而云南是向南陆路出口的桥头堡。如果将来借云南的大通道出口,云南可以从中受益。
李吉星也认为,对于云南来说,目前,人才和资金、技术都还存在一些短板。未来可寄望于通过“抱团”融入长江经济带,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
《《《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打造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
◎每经记者 鄢银婵 发自重庆
“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构想在重庆学者圈子里同样引起震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重庆学者对该构想表示极大认同。“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于要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表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的扩容;在具体操作上,成都、重庆扮演钻石的“两核”,西安、昆明则充分发挥各自桥头堡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是大方向
将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个城市“打包”聚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创新构图让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多年的李勇眼前一亮。“‘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对西部省市而言,意味着新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过去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让这些省市的经济格局重构,从闭合走向开放,经济总量提升迅速,最关键的因素便在于开放,现在要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这四个城市合作的首要方向也应该是对外开放。”李勇说。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杨继瑞也认为,在国家提出的新战略格局下,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各自拥有自己的对外开放通道,但各个城市要形成各自四通八达的开放渠道,抱团式合作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打造‘菱形(钻石)经济圈’,关键在于要下好对外开放这盘棋。”李勇言简意赅地表示,对重庆而言,这一全新构思也会令其在建设内陆开放战略上事半功倍。
最为关键的是,去年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蓝图,对“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也有所呼应。“目前渝昆高铁已提上议事日程,将于2016年正式开建,渝西高铁也在加快推进中,可能会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成渝客专也会在今年10月开通,基础设施所给予的保障,是4个城市合作开放的首要前提。”李勇说。
四城市间产业互补
在不少重庆的专家看来,“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的扩容。
“如果我们要把这4个城市打造成‘钻石经济圈’,那每个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非常关键。”李勇表示。
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也认为,重庆、成都是西部最大的两个城市,集聚了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众多优势产业,在“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中理应发挥核心枢纽的功能。
在李勇看来,西安、昆明的纳入也会令4个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作用加强。“比如成都、西安的航空业比较有优势,但重庆有西南铝业,那重庆就可以围绕前面两个城市的航空业做相关配套;同样重庆的优势产业汽车制造,其他城市也可以做配套。”
李勇还建议,未来4个城市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协调机制,比如可以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形成有效合作。
《《《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构建菱形经济圈需改善交通提升物流承载力
◎每经记者 张静 李菲菲 发自西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提出的“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同样在西安的区域经济学术界引发了热议和关注。
其中“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将给4座城市带来什么、4座城市如何开展合作与协作等问题最被专家学者所关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成渝西昆四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构想非常好。
裴成荣表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的提出。放在西部角度,或者说是从全国的层面考虑,菱形经济圈希望国家能够在西部打造一个大经济圈,来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这样来看,构想非常好。
裴成荣还指出,从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圈的发展角度来衡量,可以发现,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它们更多是产业上形成合作,人流物流互通。而当下,西部的成渝西昆,这四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对于四座城市如何开展合作与协作,裴成荣认为,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最根本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首要的是通过高铁建设,把这些城市更好地连接起来,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承载能力。高速快捷的通道打通后,经过长江经济带或者通过连接昆明的高铁南下,通过西安向西的高铁,打通经新疆进入中亚、欧洲市场,这非常有必要。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日欧经贸协定欲明年谈定 美日欧大经济圈“排挤”中国2014 / 05 / 12
- 中俄土三方角逐中亚市场2013 / 10 / 24
-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菱形经济圈四城市存在互补关系2015 / 03 / 12
- 成都构想菱形经济圈引发代表委员热议2015 / 03 / 10
- 菱形经济圈 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2015 / 03 / 10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