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逆转油价低迷 航空业强劲复苏势头不减
2015-04-09 08:33
· 来源:
· 作者:可心
· 责编:系统管理员
油价;航空业;供需;低迷;逆转;业绩反转;势头;航空股
3月份以来,航空股再度走出一波强势行情,其中南方航空股价一度翻倍。截至4月8日收盘,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的股价均已超过2011年以来的最高点,且直逼2010年峰值。
支撑强劲股价的是航空公司业绩反转以及航空业复苏态势确立。2014年,四大航企合计净利润128.58亿元,同比增长21.6%。分析师指出,航空公司一季度业绩料同比继续回升,且向好态势有望延续全年。在供需比逆转、基准票价水平提高、油价持续低迷、人民币贬值预期基本到位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航空业已步入强周期。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航空等新概念的注入也有望给航空公司增添新动力。
市场热捧航空股
据市场机构统计,近十年来,航空股经历过三次涨幅较大的阶段,分别为2005年7月-200年12月,涨幅727%,期间沪深300涨幅50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涨幅166%,期间沪深300涨幅51%;2014年7月至12月,涨幅135%,期间沪深300涨幅56%。今年3月份以来,在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下,航空股再度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扬走势。
南方航空涨幅最大。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曾一度触及10.07元/股的最高点,较最低点股价翻了一倍多。此外东方航空股价涨幅为44.8%;中国国航股价涨幅32.1%;海南航空因计划非公开发行,现已停牌,但股价涨幅最高达到45.2%。值得注意的是,继2010年10月以来,航空公司股价达到的最高水平。
“今年航空公司股价突破2010年的高点应该没有问题。”海通证券交通运输业分析师虞楠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4年下半年航空股的涨势更多是基于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利好,今年这轮上涨则是基于业绩反转的确立,而这种反转有望延续。
业绩回升态势不改
在资本市场强劲表现的背后,则是航空公司业绩反转带来的有力支撑。
自2011年起进入业绩下行通道的航空公司,在2014年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年报显示,2014年四大航企业合计净利润为128.58亿元,同比增长21.6%。东航、国航、海航均一改前三季度业绩下滑颓势。其中,东航净利润增速最快,2014年业绩同比增长70.61%,海航、国航业绩分别同比增长21.48%和15.8%。南航虽然业绩同比下滑8.72%,但公司2014年上半年曾大幅亏损10.18亿元,从全年业绩表现,可谓实现大幅反转。
业内人士预计,在去年一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航空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大幅回升。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一季度航空煤油出厂价平均值为4235元/吨,同比下降41%,较2014年全年下降37.5%,油价下跌预计降低航空公司营业成本10%-15%。
同时,年初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放开带来的票价提升效应已在春运旺季有所体现。安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5年春运民航总体提价幅度或在8%-15%,而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1.7%。其中南航2月24日单日运送旅客142万人,创春运单日旅客运输新高。票价提升叠加运输量增长,预计提升航空公司春运期间收入同比增加超过20%。
“淡季不淡”预期提升。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四月第一周民航业国内、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RPK)同比增长20%和28.8%,需求增速未现回落。而之前较低迷的地区市场需求也开始回暖。“淡季的运营数据将为旺季中航空公司获得更高盈利预期埋下伏笔。”虞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供需比逆转有望成为2015年扮靓航企业绩的最大亮点。根据安信证券预测,2015年民航业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10%以上,而供给增速预计在8%-9%,供需差4年来首次有望转正,四大航将迎来久违的“供不应求”格局。
顺势借力“一带一路”
在业绩反转的同时,航空公司也不失时机地顺应市场形势,或借力“一带一路”,或酝酿“互联网+”。
南方航空近日提出,要争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航空承运人。根据南航市场部统计,2014年,南航“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承运人数近450万,同比增长15.1%;2015年1-2月,相关航线承运人数超过90万,同比增长26.4%。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航将以广州航空枢纽为依托,加快建设完善枢纽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与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贸易互联互通。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国航管理层了解到,今年1月份京东众筹与国航机上网络合作的全球首个“全球众筹互联网航班”上线,国内航空业老大在加快向“互联网+”靠拢。
体制更为灵活的春秋航空则早已迈出“互联网+”步伐。公司在年报中称,2014年成立了电子商务事业部,将电子商务机票销售平台升级为航旅生态链,加强产品平台化、营销数字化和运营数据化。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互动,主动创新、深度整合旅行、商务、差旅生态链。春秋航空表示,2015年将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不过,也有航空业内人士指出,“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概念会给航空股估值带来一定影响,但短期内对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提升作用或有限。
支撑强劲股价的是航空公司业绩反转以及航空业复苏态势确立。2014年,四大航企合计净利润128.58亿元,同比增长21.6%。分析师指出,航空公司一季度业绩料同比继续回升,且向好态势有望延续全年。在供需比逆转、基准票价水平提高、油价持续低迷、人民币贬值预期基本到位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航空业已步入强周期。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航空等新概念的注入也有望给航空公司增添新动力。
市场热捧航空股
据市场机构统计,近十年来,航空股经历过三次涨幅较大的阶段,分别为2005年7月-200年12月,涨幅727%,期间沪深300涨幅50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涨幅166%,期间沪深300涨幅51%;2014年7月至12月,涨幅135%,期间沪深300涨幅56%。今年3月份以来,在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影响下,航空股再度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扬走势。
南方航空涨幅最大。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曾一度触及10.07元/股的最高点,较最低点股价翻了一倍多。此外东方航空股价涨幅为44.8%;中国国航股价涨幅32.1%;海南航空因计划非公开发行,现已停牌,但股价涨幅最高达到45.2%。值得注意的是,继2010年10月以来,航空公司股价达到的最高水平。
“今年航空公司股价突破2010年的高点应该没有问题。”海通证券交通运输业分析师虞楠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4年下半年航空股的涨势更多是基于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利好,今年这轮上涨则是基于业绩反转的确立,而这种反转有望延续。
业绩回升态势不改
在资本市场强劲表现的背后,则是航空公司业绩反转带来的有力支撑。
自2011年起进入业绩下行通道的航空公司,在2014年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年报显示,2014年四大航企业合计净利润为128.58亿元,同比增长21.6%。东航、国航、海航均一改前三季度业绩下滑颓势。其中,东航净利润增速最快,2014年业绩同比增长70.61%,海航、国航业绩分别同比增长21.48%和15.8%。南航虽然业绩同比下滑8.72%,但公司2014年上半年曾大幅亏损10.18亿元,从全年业绩表现,可谓实现大幅反转。
业内人士预计,在去年一季度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航空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大幅回升。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一季度航空煤油出厂价平均值为4235元/吨,同比下降41%,较2014年全年下降37.5%,油价下跌预计降低航空公司营业成本10%-15%。
同时,年初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放开带来的票价提升效应已在春运旺季有所体现。安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5年春运民航总体提价幅度或在8%-15%,而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1.7%。其中南航2月24日单日运送旅客142万人,创春运单日旅客运输新高。票价提升叠加运输量增长,预计提升航空公司春运期间收入同比增加超过20%。
“淡季不淡”预期提升。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四月第一周民航业国内、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RPK)同比增长20%和28.8%,需求增速未现回落。而之前较低迷的地区市场需求也开始回暖。“淡季的运营数据将为旺季中航空公司获得更高盈利预期埋下伏笔。”虞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供需比逆转有望成为2015年扮靓航企业绩的最大亮点。根据安信证券预测,2015年民航业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10%以上,而供给增速预计在8%-9%,供需差4年来首次有望转正,四大航将迎来久违的“供不应求”格局。
顺势借力“一带一路”
在业绩反转的同时,航空公司也不失时机地顺应市场形势,或借力“一带一路”,或酝酿“互联网+”。
南方航空近日提出,要争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航空承运人。根据南航市场部统计,2014年,南航“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承运人数近450万,同比增长15.1%;2015年1-2月,相关航线承运人数超过90万,同比增长26.4%。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航将以广州航空枢纽为依托,加快建设完善枢纽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与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贸易互联互通。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国航管理层了解到,今年1月份京东众筹与国航机上网络合作的全球首个“全球众筹互联网航班”上线,国内航空业老大在加快向“互联网+”靠拢。
体制更为灵活的春秋航空则早已迈出“互联网+”步伐。公司在年报中称,2014年成立了电子商务事业部,将电子商务机票销售平台升级为航旅生态链,加强产品平台化、营销数字化和运营数据化。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互动,主动创新、深度整合旅行、商务、差旅生态链。春秋航空表示,2015年将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不过,也有航空业内人士指出,“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概念会给航空股估值带来一定影响,但短期内对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提升作用或有限。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关于国际油价:傅成玉的三个结论2020 / 04 / 03
- 国际油价2日暴涨超20%2020 / 04 / 03
- 原油减产机制或迎来新的篇章2020 / 04 / 02
- 油价“跳水”冲击世界经济2020 / 04 / 02
- 美国化工类股涨跌互现 油价跌至18年低点2020 / 04 / 0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