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透视“职业打假人”:希望天下无假
2015-03-15 15:26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中新网长沙3月15日电 题:透视“职业打假人”:希望天下无假
  记者 李俊杰
  “你准备何时退出打假维权的行列?”对于这句被反复问及的话语,66岁的喻晖思索片刻后,回答仍模棱两可,“这个不好说。”
  尔后,他又开始兴奋地讲述他打假生涯的各种经历。
  因坚持打假19年,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素有“湖南王海”之称的喻晖总是电话不断:接受采访、应邀参与“打假”行动、为消费者答疑解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气最火爆的时候”。
  然而,与喻晖的“风光”相比,在打假维权这个行业,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人带着沮丧抱憾离开。
  这个群体的背后,很难用简单的几个“标签”来解读全部。
  为何要打假?
  从普通消费者变成专业的打假维权人士,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曾是消费权益的受害者。
  在打假界,“元老”王海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1995年3月,这位22岁的山东青岛人在北京一商场购买了两副耳机,后被证实为假冒商品。
  抱着一试的心态,王海依据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成功索赔。
  按照当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也就是说,成功打假索赔,将获100%的收益。
  这一年,被称之为“消费者维权元年”,一批个人打假索赔者相继出现,是为“王海现象”。
  喻晖打假的“第一桶金”,便是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这条规定获得的。1996年的3月15日,喻晖来到长沙市东塘某百货大楼购买了360元名为“商务牌”的不锈钢系列产品,随后他发现,该商场卖的都是冒名顶替的假货,原本产自上海的知名品牌“商务牌”不锈钢产品,却贴着产自潮州厂家的伪造商标。
  商场主管出面受理了喻晖的投诉。之后不到两个小时,他依法拿到翻了一番的货款赔偿金720元。
  在此之前,喻晖因受伪劣商品之害,变得穷困潦倒。1993年,喻晖在长沙创办了一所民营美容美发培训学校。他花十余万元从广州购回一批教学设施,用了不到半年,便频频出现故障,甚至险些酿出安全事故,这给学校声誉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喻晖办学血本无归,还欠下了十几万元银行贷款。
  “最初打假是为了报复制假的商家,但后来发现,原来打假也有无限商机。”之后,喻晖索性“改行”,一门心思加入到打假行业。
  被外界称之为长沙“较真哥”的黄平国,亦是源于受害而成为打假人。1997年,黄平国把1000多公斤工业盐买回来当食盐,而卖盐的商家却不愿赔偿。为此,他跑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均被“踢皮球”。从此,他开始关注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当然,除了能够维权,打假人也能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
  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为五百元。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