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要和商人比发财
2015-04-10 08:25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原标题:官员不要和商人比发财
  每有官员落马总感叹不该有贪念,不该虚荣攀比,但都是等到落马后才有此认知,悔之晚矣。不与商人比发财,做好自己该做的,应当成为官员廉洁自律的定海神针。
  据报道,2013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学校有98人因腐败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其中包括多名高校领导干部。四川理工学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曾黄麟落马后忏悔说:“在我的脑袋里,总有一个‘攀比’和‘贪’字在作怪。我的博士同学中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在国内还是海外,没有一个人不是千万富翁,而我奋斗了一辈子,夫妻两人的收入存款才不到200万元。”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一谈及受贿诱因,总不忘剖析心理失衡。比如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说,那些老板动辄赚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他并不比他们笨,却只挣那么一点。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说,看到有的“大款”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高档名牌,住的是别墅洋楼,出入有豪车代步,玩乐有美女陪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我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不平衡感越来越强烈,人生的坐标也开始倾斜。类似的想法在一些官员中比较常见,因为心理严重失衡,便通过贪污受贿寻求平衡,曾黄麟就是一例。
  问题是,所谓的心理失衡纯属自找的。官是官,商是商,两者从事的职业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比较的方向自然也应该不同。官员不能和王健林、马云这样的富豪比收入、比发财,如果单纯以收入计,恐怕所有的官员在马云面前,心理都会严重失衡。别与商人比发财,商人在商言商,盈利、发财本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为官者则不然。官员从政,对官员考核的是政绩,每一名手握公权力的官员都应以为民做事为荣,权为民所赋,就应该承担公共职责,尽力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捍卫公平正义等等,而不是盘算自己赚了多少钱,更不能因没有商人赚的钱多就痛不欲生。这就像商人不可能与官员比权力一样,因为商人不掌握公权力,他们的志向也不在权力,如果与官员比权力,那就是迷失了方向。
  当然,官员不是不能考虑个人利益,官员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迎来送往,但是应该厘清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坐标,“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如果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否则就可能坠入深渊;如果忍受不了“清贫”,可以弃官从事其他职业,比如选择经商,在商海中遨游,以实现发财梦。既要当官又想发财,并眼馋商人发财,于是大搞权力寻租,大肆贪腐,岂不荒唐?“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为官者只要不遏制贪欲,不缩回贪腐之手,罕有不出事的。
  官员不是不能“攀比”,但应该记住具有身份意识,也应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即可。以曾黄麟为例,查其简历可知,他是神经网络研究方面的专家,也是该领域在国内的领军人物,著述颇丰,获奖无数。早在1996年5月,他就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称号,1999年被推荐为全国突出贡献专家人选,享受国务院批准的特殊政府津贴,并进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库”。若论学术成就,有多少人比得上曾黄麟?而作为大学教师和大学校长,学术成就本该是曾黄麟最引以为自豪、最值得和他人比较的强项,但他却非拿并非自己强项的收入去和别人的强项比,结果一比就比出了心理失衡,比出了贪贿腐败,可悲又可叹。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为官者为了发财不走正道,铤而走险,结果身败名裂,又是何苦?每有官员落马总感叹不该有贪念,不该虚荣攀比,但都是等到落马后才有此认知,悔之晚矣。不与商人比发财,做好自己该做的,应当成为官员廉洁自律的定海神针。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