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栏目>组合
地浸技术“盘活”数万吨复杂砂岩铀矿
2014-08-13 14:02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朱学蕊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到2016年贡献我国天然铀年生产量50%

图为地浸项目井孔维修

    记者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随着新疆、内蒙古两个CO2 + O2 地浸采铀矿山建成投产,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成功掌握CO2 + O2地浸采铀技术、并已工业化应用的国家。这一在国内首创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的铀矿开采模式,拓展了砂岩型铀资源开采利用范围,目前,这项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盘活了数万吨复杂砂岩型铀资源。

  据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介绍,地浸采铀技术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将加速提升我国天然铀产品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6年,应用这一技术生产的天然铀产品将占我国年生产量的50%。

  资料显示,地浸采铀是一种不使矿石发生位移的集采、冶于一体的新型铀矿采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注液孔将溶浸液注入地下矿层,溶浸液在矿层与矿石发生反应,形成含铀溶液,再通过抽液孔用潜水泵将含铀溶液提升至地表,然后用地表水冶设施进行处理,加工成铀的初级产品。

  与以往的酸法、碱法浸出工艺比,这一技术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应用前景广。实际生产表明,这一技术铀的浸出率(相当于采矿环节的采矿回收率)达到75%,可使铀的开采边界品位由原来的万分之一下降到十万分之五;如全部应用这一技术开采,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砂岩型铀矿的可采资源量将成倍增加。

  公开信息显示,上世纪60年代地浸技术开采砂岩铀矿获得成功,使许多不经济或次经济的砂岩铀矿床转化为经济可采铀资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和许多国家首选的找矿目标类型。国际上拥有重要砂岩型铀矿床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中国、尼日尔及捷克等。我国铀矿勘察的主攻方向于上世纪90年代初转为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据了解,我国的铀矿主要以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以及砂岩型四个类型为主,而未来砂岩型铀资源将占我国铀资源的70%以上。

  此外,我国可地浸砂岩铀矿主要产于北方大中型中新生代盆地,覆盖厚而且无明显的铀矿化显示。2012年,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并组织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获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大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已经跻身世界级大矿行列。

  而CO2 + O2地浸采铀技术,正是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专门针对我国北方低品位、低渗透、高碳酸盐、高矿化度等复杂砂岩型铀矿资源开发的。

  此外,与传统的采矿工艺比,这一技术建设周期短、形成产能快,建设一个年产300吨“111”天然铀产品的地浸矿山,只需要3年左右。该技术更加绿色环保,配制的溶浸液其实就是CO2和O2含量更高的水,注入矿层后既不会像酸性溶液那样对地下水环境有较大的改变,也不会对原有的地层结构形成大的破坏,更不会在地表形成大面积的尾矿渣堆存、地面塌陷和次生环境污染,还可节约大量的矿山建设用地。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国能源报官方微信账号:cnernergy)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