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栏目>组合
泛能微网是解决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的创新之道——专访新奥智能能源集团总裁刘敏
2014-09-15 09:31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苏南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在近日举办的2014(第十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上,由新奥集团设计建设的江苏盐城亭湖区人民医院和湖南株洲神农城两个分布式能源项目荣获“2014年度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奖”;新奥智能能源集团总裁刘敏先生荣获“ 2014年度分布式能源杰出贡献人物奖”。新奥所发展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有何独到之处?新奥在论坛上所阐述的泛能规划、泛能站、泛能微网将如何破解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围绕一系列问题,我们专访了新奥智能能源集团总裁刘敏。

  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问题及解决之道

  中国能源报:您在近日举办的2014(第十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上提到,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请具体讲讲其内涵是什么?

  刘敏:当前,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相关的各项工作正在持续深化,成效也在逐渐显现。但与此同时,一些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的手段方式、观念、着力点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以各地正在推动的煤改气为例,目前的主要方式是用燃气锅炉替代燃煤锅炉,这种做法较为简单、粗放,对高效用能部分的重视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优质业态、优质区域上释放天然气的高效利用价值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再比如煤改电,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思维惯性上,忽视了电的二次能源属性,替代煤的绝大部分电能仍为集中式供应的高碳电,这些都未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能源结构优化和污染物减排问题。此外,在能源设施优化方面,目前着力点主要放在建增量、“做加法”上,对存量设施的重视与挖潜不够,协同互补效应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总体来看,这些观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能源体系的内在失衡,需要政府和产业界给予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

  中国能源报:解决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刘敏:我们认为,区域能源体系内在失衡的深层原因是,资源、设施、交易三方面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总体解决思路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单站建设、推动网络构建,释放三方面价值。

  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改变现有能源分项规划模式,充分发挥区域总体能源规划的作用(新奥称之为泛能规划),实现能源规划同城市规划的融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充分挖潜、有序布局、协调发展,实现区域能源体系整体最优;抓好单站建设,就是要选择适宜业态,优先发展高效分布式能源系统(泛能站),实现多能融合、梯级利用、供需互动,充分释放资源的价值;推动网络构建,就是要建设区域泛能微网,通过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和微网平台智能调度优化,促进设施的高效利用和资源价值的充分释放。通过三方面举措,充分释放资源、设施、交易的价值,实现能源结构、利用方式、供应模式的“自我平衡、协同平衡与总体平衡”,带动区域能源体系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能源规划,统筹、融合是关键

  中国能源报:您提到的总体思路中把能源规划放到了首位,可见其在解决区域能源问题中的基础性重要作用,请具体谈谈新奥泛能规划的理念和做法?

  刘敏:的确如您所说,能源规划对区域能源体系发展的统筹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做泛能规划,最根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释放能源规划的效用和价值。具体就是在深度洞悉能源需求、资源禀赋的前提下,本着挖掘资源高效利用、系统规划有序配置、多能融合协同供应的指导思想进行区域能源的系统性安排,更好地统筹区域电力、热力、燃气、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等专项规划,优化调整产业规划、城市控规及指标体系,促进区域能源的自我平衡、协同平衡与总体平衡,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支撑能源总量控制、降低能源设施投资及能源成本,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同能源的协调发展。

  泛能规划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除了规划本身因地制宜、切中要害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实现泛能规划同城市规划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规划实施所需的外部条件,实现泛能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更好地衔接,最终使规划落地。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相信能源规划未来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释放顶层优化的价值。

  把控关键影响因素,确保分布式能源站经济性

  中国能源报:您上面提到,抓好单站建设、发展泛能站是解决区域能源问题的关键一环。我们也了解到,新奥在分布式能源领域涉足较早,目前已有很多成功项目。请结合实践经验具体谈谈如何建好泛能站?

  刘敏:近年来,国家以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为主要抓手,大力推动能源体系变革。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个认识是,在开展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能源利用方式的结构优化,才能相得益彰。按照这个理念,新奥自2009年开始探索发展以“多品类能源泛进泛出+分布式能源+智能优化控制”为主要特征的高效分布式能源系统(泛能站),目前在公建、工业、区域等已有较多案例。

  从能源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项目的经济性是第一位的,经济性是产业的生命力、企业的竞争力。围绕经济性这一核心,结合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建好泛能站,首先是要找到影响一个能源站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的价值,把控住可控的关键因素,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在项目选择上,我们会仔细考量负荷条件、用能密度等多方面因素,优先选择那些“天生丽质”的业态和项目;在方案设计上,充分运用新奥系统能效理论、泛能网技术,做好负荷优化、技术筛选等关键环节,控制好建设节奏,有效降低投资规模和项目运行成本,确保经济性。我们设计建设的亭湖医院等项目,较之传统方案,可实现初投资降低20%-30%,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20%,年运行费用节省20%以上,既保证了投资人的合理回报,又能有效释放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构建泛能微网,推动区域能源体系变革

  中国能源报:您在这次分布式能源论坛上着重阐述了泛能微网的构建及价值,令人耳目一新。请具体介绍一下它在推动区域能源体系变革中如何发挥作用?

  刘敏: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我们对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的普遍问题是,一个区域内能源设施较为独立,缺乏互联互通,设施平均利用率不足50%甚至不足30%。能源供应模式单向、割裂,供需两侧缺乏互动载体,能源价格梯度价值难以充分释放,而构建智能化区域能源网络是释放这些价值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煤改气的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的价值,遵循盘活存量、供需互动原则,通过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和泛能微网平台优化调度运行,充分释放资源、设施和交易价值,助力区域整体能效提升和社会环保效应价值最大化。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泛能微网示范项目,希望通过泛能微网的构建与运营,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从高碳、高排能源为主向清洁、低碳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从传统低效用能为主向高效用能转变,能源供应模式从单向、割裂、集中式为主向互联协同的智能网形态转变,从而构建新型区域能源体系,助力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来自能源网-中国能源报,更多精彩尽在www.cnenergy.org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