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上游忙发电 下游忙种棉
中亚五国“抢水”忙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气候炎热而干燥,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水资源在这里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加上不少外国公司投资开发当地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该地区缺水的“短处”暴露无遗。
而集中于此的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多年来也是“抢水”不止。
水资源僧多粥少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中亚五国都位于大陆性气候地带,地形地貌上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
雪上加霜的是,该地区只有两条主要河流——1500英里长的阿姆河(Amu Darya)和1380英里长的锡尔河(Syr Darya)。两条河流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自东向西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最终汇入中亚著名湖泊咸海(Aral Sea)。
在河流上游占据了绝大多数水资源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可使用的农业土地面积很少,比如塔吉克斯坦,只有大约7%的土地适合耕种,因此没有大量的农业用水需求。而位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占据的水资源不多,但是却有大量的农业用水需求。有数据显示,仅乌兹别克斯坦一国,每年就需要大约530亿立方米的水用于灌溉,到了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更是要增加到560亿立方米左右。
上下游你争我夺
位于河流上游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相对较为贫穷,经济发展不如下游国家,但却占据了这一地区大部分的水资源。其中,塔吉克斯坦水资源蕴藏量占整个中亚地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吉尔吉斯斯坦的水资源也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第3位。
然而,这两个国家却缺乏能源。根据美国一些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2007年,塔吉克斯坦的石油产量只有微不足道的280桶/天;2006年,该国天然气产量也只有10亿立方英尺,为满足需求,该国当年不得不进口了44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为了应对能源价格上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不可避免地打起了水资源的主意。两国多年来均大力发展水电,供应国内需求,甚至还开始考虑通过对外出口电力换取外汇,帮助经济发展。
据吉尔吉斯斯坦专家瓦伦蒂娜·卡西莫娃估算,塔吉克斯坦的水电潜力超过3000亿千瓦时,吉尔吉斯斯坦则超过1420亿千瓦时。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已经修建了15座水电站,满足了其全国92.5%的电力需求。
有数据显示,在中亚地区开展大规模农业项目前,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流量相当于尼罗河的水量。自上世纪40年代,中亚开始实施建设统一灌溉网络的计划,并在60年代得到加强,将中亚打造成为棉花的主要产地。资料显示,在1960年至2000年期间,中亚地区的棉花产量增长了一倍,随之而来则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的用水量翻了一番。到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近90%的水都用在了棉花生产上,其中70%是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提供的。
地处河流下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较为缺乏,但是支柱型产业却恰恰是农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其中,乌兹别克斯坦60%的外汇收入来自棉花出口;哈萨克斯坦由于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数以万计的农田、牧场只好采用地下水灌溉。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托古尔(Toktogul)水库为下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提供灌溉用水,每年需要积蓄大约190亿立方米的水。然而,今年春夏两季,由于降水减少,水库水位下降,为保证发电,水库已无法正常向下游供水。据吉尔吉斯斯坦当局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托克托古尔水库目前累计只有8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都没有达到维持水电站正常运行的110亿立方米需水量。
事实上,“抢水”在中亚五国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问题了。上下游国家间,分别为了发展能源产业和农牧业,围绕两条主要河流的水资源展开了争夺。
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就曾因为几个水库缺水而停止向乌兹别克斯坦供水。这次“停水事件”导致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面积缺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抢水”还严重影响了上下游国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逐年上涨,下游国家开始出口能源、矿产等换取外汇;而上游国家为了减少能源进口费用,开始在春夏两季大量蓄水,以提高冬季的发电能力,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这样一来,下游国家在耕种季节得不到足够的水量供应,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到了冬季,下游农业生产停顿,无法消纳过多水量,但上游国家又放水发电,导致洪水泛滥。上下游国家间因此矛盾重重,摩擦不断。
为了解决水的问题,中亚五国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跨国水资源合作委员会,协商合理分配地区河流水资源。此外,五国还曾商讨建立统一的电力系统,将中亚五国的电网相互连接,统一调配各国电力,以解决各国国内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保障油气资源匮乏的上游国家冬季用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下游国家夏季农业灌溉用水,缓解各国在跨界水资源利用上的矛盾。
此外,近年来,在中亚地区投资能源和矿产的外国企业也开始试图修复、改进前苏联时期留下的老旧水电站和水电设施,并将协调地区水资源列入其投资议程中。

- 解城市之“渴”要在污水上做文章2019 / 12 / 17
- 研究阐述我国火力发电应实行“取水总量控制”2018 / 09 / 12
- 水资源税调节作用初显2018 / 04 / 16
- “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方案2016 / 11 / 17
- 水权制度有利于水电全面市场化2014 / 08 / 1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