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栏目>组合
英媒:风电成本大降 低油价对绿色能源冲击不大
2014-12-19 17:28  · 来源:参考消息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外媒称,油价暴跌一向被视为清洁能源企业的克星。近期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可再生能源集团的股价也随之猛跌。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9日报道,11月末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不减产后,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的股价应声暴跌—目前跌幅仍达11%,明显逊于整体股市表现。维斯塔斯是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发电机供应商。

  还有两只股票跌幅更大,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和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汽车。即使12月17日原油价格意外回涨3美元,至63.4美元每桶,也未能遏制这两家公司股票的跌势。

  在欧佩克做出不减产决定之前,油价下跌似乎就已经开始冲击美国混合动力车市场。11月美国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下降11%。同时,一些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功能车销量同比上升了91%。

  这种趋势在其他发达国家或许不那么明显,因为与美国相比,这些国家的成品油零售价中税项所占的比例较大。一些分析人士称,对于风能、太阳能相关企业,市场反应过度了。

  然而,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假如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全球范围内的清洁能源投资会受到什么影响?此类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600亿美元攀升至2013年的2510亿美元。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增长带动了很大一部分清洁能源投资。分析人士表示,原油价格持续低企会削弱许多政府的以下论点,即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会让消费者享受更多实惠,因为化石能源价格可能会升高,而风能和太阳能价格会降低。

  “近年来许多政策的依据都是烃类能源的稀缺性,以及这类能源持续走高的价格趋势,”跨国农业集团邦吉旗下绿色投资企业—气候变化资本的伊恩·坦珀顿说。

  坦珀顿表示,即使最近的油价崩盘有所好转,这种论点或许也需要调整,因为如果政府最终对全球变暖采取更大力度的行动,比如计划明年在巴黎签署的国际气候协议,这些行动或许会抑制化石能源的使用。

  “政策制定者必须接受以下事实,如果相关计划是在我们逐渐用完烃类能源前停止使用此类能源,那么烃类能源将供过于求,其价格在长期来看将下降,”坦珀顿说。

  就目前来说,要辨明油价下跌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是否有实质性影响,还为时过早。但若是根据历史情况初步判断,这种影响可能会十分严重。

  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导致原油价格飙涨,使美国等国家迎来了绿色能源的新纪元。

  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白宫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同时政府推出了许多节能措施,绝热率也上升了。

  然而,当油价降了下来,白宫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也在总统罗纳德·里根任内被拆除,对新兴的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投资也随之下降。同时,高油耗汽车的销量则提高了。

  现在,全球对气候变暖的担忧成为了带动清洁能源投资的新动力。而在上世纪,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忧虑主要集中在对外国原油进口的过分依赖上。

  “那时,气候变化的前景几乎未被纳入政策制定的关注范畴,”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玛丽亚·范德胡称,“如今我们知道情况不同了。”她补充道,各国政府应该利用这次油价下跌的机会,通过取消化石能源补贴以及制定合理碳税,鼓励增加对低碳产业的投资。

  根据Globe International的数据,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480部有关气候变化的法律,而1997年不足40部。该机构是每年对抵御全球变暖的法律进行评估的立法者团体。

  其中包含一些向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提供补贴的措施。正是这两类发电厂推动了绿色能源在全球范围的应用,特别是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可再生能源如今为德国供给1/4的电力。

  这种支持措施,再加上很多国家的燃油发电站急剧减少的情况,是分析师认为一些可再生能源股已经跌得过多的一个原因。

  瑞信分析师马克·弗雷谢尼称:“传统观点认为,如果油价下滑,便会拉低电价,使风能和太阳能显得更贵。”他称,这种关联如今变得复杂得多。“不过,我觉得市场中仍然有人认为存在这种关联。”

  清洁能源产业中的个别领域,比如生物能源,遭受低油价冲击的风险可能更大。不过分析师称,整体产业投资前景目前尚不明朗。

  “我们不认为会产生很大影响,除非油价进一步急剧下跌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师安格斯·麦克龙称。

  麦克龙称,即使在油价与天然气合约存在关联的地区,比如欧洲,也不太可能看到油价对可再生能源形成短期冲击。

  “欧洲天然气价下跌,可能给公共事业部门提供一个燃烧更多天然气、减少使用煤炭的理由,”麦卡龙称,“但是,目前没有理由认为这会对风能和太阳能投资造成冲击。”他称,这是因为相关投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激励计划的驱动。

  他称:“初期发生政策变动的几率不大,因为没有国家会把未来能源构成战略建立在天然气现货价格的短期波动上。”

  风电行业的重量级人物称,自阿拉伯石油禁运时代之后发电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表示:“我们不与石油竞争。”

  “25年前,石油发电量相当大,但现在不一样,”索耶补充称,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大为降低,即便原油价格降到每桶30美元,风力发电厂仍然可以与柴油发电(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岛国仍然使用这种发电方式)竞争。

  延伸阅读外媒:油价暴跌引欧美股市恐慌 或威胁绿色能源

  外媒称,英国蓝筹股的市值过去一周蒸发逾1120亿英镑(约合1760亿美元),成为该国股市三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重挫。油价暴跌、对新一轮欧元区危机的担忧以及越来越多显示中国经济减速的证据,致使投资者纷纷平仓。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英国富时100指数自8日开盘以来下跌近6.6%,创2011年8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国际能源署12月12日发布报告说,尽管油价自6月以来下跌超过40%,但全球石油需求不会就此好转。这进一步加剧了证券交易人士的担忧。

  股市恐慌蔓延至了美国和欧洲。在华尔街,道指下跌近1.8%。德国DAX股指下跌2.8%,法国CAC40股指的跌幅为2.9%。

  丹麦萨克索银行的皮埃尔·马丁说:“这是一场屠杀。经历了像这样下跌的一周,在收盘前甚至没有出现反弹。油价尚未探底令市场参与者感到恐慌。”

  据英国《独立报》12月12日报道,专家们警告说,重塑全球经济的油价暴跌可能会破坏绿色能源革命,使得发展可再生能源毫无意义。

  11日,油价五年多来首次跌破每桶60美元。预计还会进一步下跌。专家们说,在英国乃至全球,油气价格下跌将对以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构成最大威胁。

  英国Liberum资本公司能源问题分析师彼得·阿瑟顿说:“有观点认为,化石燃料价格未来会更昂贵,而如今昂贵的再生能源补贴未来则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从目前看这令人怀疑。”

  绿色能源技术一直寄希望于化石燃料价格暴涨,使这些技术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并帮助吸引大量投资来修建再生能源发电站。但“经济因素”现在可能会站不住脚,而许多人认为环保理论也不足以证明大规模投资绿色能源是合理的。

  延伸阅读丹麦“绿色能源”助力中国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石寿河)丹麦高等教育和科技大臣苏菲·卡斯滕·尼尔森25日在北京表示,希望中国和丹麦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丹麦经验”。

  在当日举行的“可持续经济发展—面向未来的中丹伙伴关系”论坛上,尼尔森称,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验表明,在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可以做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此次论坛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一部分。

  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风电技术和生物质发电技术都遥遥领先。

  丹麦计划到2050年时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尼尔森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其次,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并更多的利用生物质能和风能。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认为,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由于化石能源在世界范围内还占主流,由此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特别是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刘琦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政策框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中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同比增长23%;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与前年相比增长3.4倍。

  刘琦说,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21%,“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道远”。

  尼尔森说,中国和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早在2006年,丹麦支持中国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价、风电项目规划、风电并网能力建设等项目;2009年,双方又启动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以促进两国产业技术创新。

  2012年,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与丹麦国家能源署合作,通过学习借鉴丹麦的模型方法和经验,开展了中国2050年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的情景研究。

  在中丹项目框架下,两国企业和机构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和合作,包括可再生能源设备检测,并网输电,区域供热等多个领域。

  刘琦说,丹麦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理念和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和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希望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推动中国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丹在绿色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的友谊,促进双方共赢发展,也对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意义重大。”刘琦说。

  延伸阅读英媒:英国家庭将为绿色能源埋单

  英国媒体称,根据政府为达到绿色能源目标所制定的有争议性计划,每个英国家庭今后六年将额外支出400多英镑用于能源补贴。

  据《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5日报道,这笔资金将完全用于补贴经济效益低下的海上风力涡轮机、陆上风电场、生物质发电厂、垃圾填埋气发电厂和水力发电站。

  英国政府最近确定了需要为这些“绿色”发电厂支出的费用。纳税人联盟对这一方案进行的首次分析显示,到2020年,补贴总额将接近220亿英镑。这些补贴将由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承担,然后交给绿色能源发电厂。

  企业和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各占一半,平均下来,每户英国家庭要支出425英镑。

  除这一费用外,英国家庭还将为碳底价保证机制以及“能源企业义务(ECO)”节能计划埋单。根据ECO计划,能源供应者应为民宅安装屋顶保温系统和更节能的热水器。这些计划说明,电价还可能进一步上涨。

  目前,英国政府正因“绿色”补贴的费用问题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据说,对于其他旨在减少发电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努力,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和能源大臣爱德华·戴维分歧严重。

  纳税人联盟说,这份巨额账单既说明政府能源战略的失败,也显示工党领袖、前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所作承诺的愚蠢。米利班德曾承诺,要在维持“绿色”目标不变的同时,保持家庭电气费用不上涨。

  纳税人联盟的分析表明,2012-2013财年用于补贴可持续能源的开支达到近20亿英镑。据估计,这一数字将在2018-2019财年上升至53亿英镑,从而使每个英国家庭每年缴纳的电费比现在多出60英镑,企业电费也将大幅上涨。

  纳税人联盟说,在未来六年,补贴总额将达219亿英镑,其中大部分将补给风电场。

  延伸阅读港媒:中国是世界绿色能源领袖?

  港媒称,如果凭借近期公布的几份报告对中国做出的高度评价进行判断,你会很容易产生如下印象—在采取最佳环保措施方面,中国正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日报道,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近日发布一份由环保运动领域的佼佼者蒂姆·弗兰纳里参与撰写的报告指出,“中国做出的努力显示出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断增加的全球领导力”。

  报告说,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风力发电产能已提高了50倍,而仅在去年,该国的太阳能发电产能就迅速增加了75%。

  同时,在两周前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皮尤慈善基金会宣称“中国是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袖”,去年已投入65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生产。该基金会说,得益于上述投资,中国目前拥有15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产能,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水平。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能为133吉瓦,欧盟为128吉瓦。

  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表示,如今“中国正逐步放缓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脚步”。

  报道指出,是时候来核实一下现实情况了。

  首先,你会注意到气候委员会没有说中国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是说增长的步伐放缓。换言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增加,只是不像以前那样迅速而已。

  荷兰环境评估机构报告中一张图表显示,直至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2011年,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增加了8.2亿吨,这相当于当年德国和罗马尼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

  报道称,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领域的投资虽然听起来振奋人心,但事实上并不怎么令人印象深刻。其部分原因是,装机容量与实际的能量产出之间关系不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表示,该国数万台风力发电机的利用率较低。

  尽管中国已为提高可再生能源产能进行投资,但在今年前3个月,该国80%以上的电能仍来自火力发电。风力发电量在电能产出中仅占2%,而太阳能在其中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尽管中国正在对风能和太阳能进行投资的举动或许令人鼓舞,但确切而言,这些投资在可预见的未来帮助内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步伐的几率其实是零。

  延伸阅读美刊:油价下跌或破坏绿色能源技术发展

  北京7月24日电美国《时代》周刊7月16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超越油桶》的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的选举被认为要由极高的油价决定。2011年1加仑普通汽油的平均价格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而今年头几个月,在中东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之际,石油似乎会无限制地贵下去。不过,自布伦特原油—石油市场使用的一个基准—在今年3月达到每桶128美元后,油价一直处于长期下跌趋势,如今跌至每桶90美元以下,而投资者预计油价还会进一步下跌。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到选举的时候,油价有可能接近每加仑3美元,而不是4美元。

  油价下降对奥巴马总统来说是好消息,总的来说对全球经济也是好消息。美国尤其将受益于大部分新开采的便宜石油来源于国内这一情况,包括在蓬勃发展的北达科他州发现的页岩油。但是,廉价石油会带来一个大输家,尤其是如果管理不善的话—那就是环境。达到石油峰值—当预计世界要耗尽容易获取的原油时—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这将迫使世界快速找到替代物。

  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依靠价廉的石油,那么要想戒除我们对原油的毒瘾就要难得多。由于来自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中有大约40%由燃烧石油所致—仅排在煤炭之后,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含意。当几年前美国航天局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预言,开采加拿大储量巨大的油砂对气候来说可能意味着“游戏结束”时,他的观点可能并不过分。油砂是在未来几年很可能增加原油产量的新源泉之一。

  油价为何下跌得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毕竟,经济衰退将降低对石油的需求,而需求降低意味着油价下跌。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我们可能处在全球石油产量大幅飙升的边缘,这可能造成油价暴跌。哈佛贝尔弗科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很可能增长近20%,达到每天1.1亿桶左右。曾在石油行业担任主管、贝尔弗中心报告的作者莱昂纳多·毛杰里说:“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全世界的石油供给能力正在以如此空前的幅度增长,以致可能超过消耗。这有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和价格暴跌。”

  然而,更为直接的是,油价暴跌对致力于清洁技术的公司—尤其是致力于运输技术的公司来说是坏消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像马萨诸塞州的A123系统公司这样的新创办公司已经在挣扎求生,如果油价保持在每加仑3.5美元以下,那他们就有可能破产。A123系统公司为电动汽车提供锂电池。雪佛兰福特和日产聆风这样的电动汽车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有政府的大量补贴和直到不久前还不低的油价,它们还是要比汽车制造商预计的卖得慢。油价下跌会进一步推迟电动汽车主流化的进程。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油价下跌破坏似乎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绿色革命。上世纪70年代出现替代能源投资热,当时的中东动荡局势助长了高油价和长长的输油管线。随后,油价在上世纪80年代暴跌,新生的替代能源部门随之崩溃。数年后,清洁技术才从那场衰退中恢复过来。由于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危险的现实—2012年即将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世界可能无法承受再次错失摆脱石油的机会。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