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铺矿机电科综合自动化视频监控
火铺矿如今名气很大。这个坐落在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的煤矿,将智能设备与互联网融合,不仅仅成了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的“明星矿”,更是贵州省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示范矿井。
“火”在幸福感
不管是不是业内人士,对于关注贵州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每一个人来说,火铺矿“火”在哪里,只要上网查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火铺矿投入2100多万元,边生产、边改造,于2017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项目。
项目运行的意义重大,其积累的应用参数和智能化设备使用经验,探索出符合贵州实际的煤矿智能机械化,为贵州煤矿企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新路。
这些显赫的成绩,在王文宏眼里是“大面”上的事,让他来说说火铺矿,“我就是觉得越干越幸福了。”王文宏讲话直白,他直抒胸臆,向记者表达个人感受。
今年51岁的王文宏是火铺矿的老职工,从1987年起就在矿上工作,从最初的维修电工一路走来,现在是机电科调度室主任。
对于王文宏而言,幸福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越增越多。
先讲“猴爬杆”。
王文宏说,2008年以前,他每次到井下变电所检修或安装设备时,最怕的就是返程的路。“下去时还好,因为一直下坡,就算要走个把小时才能到达工作面,也不觉得累。可活干完时,也就开始犯愁了,那时人已疲倦,还要再爬一个接一个的斜坡,才能到达地面,当井口的亮光越变越大时,衣服也一点一点到最后全湿透。”
2008年,火铺矿安装了架空乘人装置,因为坐上去时要像猴子抱树干一样抱着支撑杆,大家干脆就把这个装置称为“猴爬杆”。“有了‘猴爬杆’,大家上下井省时又省力,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王文宏笑着告诉记者。
再讲巡岗。
以前机电科没有远程监控系统时,不管是地面还是井下,每个岗位都需要派人“坐岗”、每台机器都需要有人值守、每条线路都需要有人巡岗。
“最怕巡岗时遇上雷雨天气,不仅增大了工作难度,更担心的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现在好了。”王文宏介绍,工作人员只需呆在调度室里,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设备温度等数据,不仅能精准发现、判断故障,系统还会语音报警,使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及时检修、排除险情。
“无人值守,不仅增加了生产的时间,也保障了人身安全。”火铺矿副总工程师黄国焱说,“我们公司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职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火”在安全感
裴岁丰特别认同王文宏对幸福感的描述。“除了幸福感,我们还有安全感。”采煤三区调度室主任裴岁丰也有话要说。
与王文宏相比,38岁的裴岁丰掰起指头算算,今年是他到火铺矿工作的第20个年头了,他也是火铺矿智能机械化从“设想”到“落地开花”的见证人之一。
裴岁丰体会最深的是井下胶带运输机。长长的胶带运输机,给予的是大大的安全感。
“以前我们用的是80厘米宽的皮带,运输能力小不说,皮带时常跑偏洒煤,如果煤洒得多了,就会堵塞巷道,影响生产。”裴岁丰说。而洒煤情况被发现后,再进行人工铲煤,费时费力,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条运输线出了问题,其他线都得停下。
“同时,仅靠人工经验无法保证及时发现皮带老化,一旦发生故障,维修恢复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严重制约了生产。”
“采煤工作面运输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解决了这些问题。”裴岁丰告诉记者,现在采用宽度为1米2的先进强力皮带化运输,并配有防止皮带跑偏保护装置设备,系统开机启动时间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70%,生产效率提高了11%。整个运输集中管控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岗位司机也从最多的500余人降至只需300人左右。
“再讲讲井下水泵房。”裴岁丰说,以前水位上升时,只能人工开启水泵抽水。如果开泵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淹井事故。如今井下水泵房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调度室能够实时监测,一旦水位上升,系统不仅自动开泵抽水,还会根据水量增加水泵启动台数。当水位抽到安全范围,系统则自动停泵。
“这‘开’和‘停’的自动化,不仅缩短了操作耗时,我们在井下的工作人员也更安全。”裴岁丰说。
“我们不仅仅要给予职工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还要将矿上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煤矿安全管控综合信息平台,达到智能化信息化的目的,为全省煤矿智能化信息化提供参照。”黄国焱对此很有信心。
“火”在大发展
眼光决定未来,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在机械化和智能化道路上,盘江股份公司是有远见的。
盘江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桂峻浩告诉记者,早在1972年,火铺矿就已在其平二采区使用MLQ-80型采煤机组,这是当时贵州省第一家采用先进机械的矿区。
1987年,火铺矿在其北三12121采面装备综合采煤机组,开启整个盘江矿务局综采机械化的征程。
2007年6月,火铺矿告别使用40多年的炮采,进入了全部使用综采的崭新阶段。
2017年5月,贵州省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全面描绘了贵州省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蓝图。盘江股份公司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明确火铺矿作为试点矿井,率先成为贵州煤矿智能机械化的探路者和领航者。
目前,火铺矿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项目包含11个子系统,分别为千兆工业以太环网、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平台、矿井动态水文监测系统、地面工业机房远程监控系统、地面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井下主运输胶带运输机集中控制系统、井下水泵房远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云建设示范项目(局部通风机远程监控系统)、采面下运及石门普通胶带输送机远程监控系统、掘进工作面胶带输送机远程监控系统。
“这一项目产生了多方面作用和效果。”桂峻浩说。
在调度室远程监控主要通风机、压风机、主排水泵、胶带输送机、局部通风机及供电设备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和发布,实现了对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应用的要求。
安全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文字、数据、语音、视频、图像、图形等多媒体传输和处理,达到自动监测和集中控制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效果,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自动化。
自动化系统改造后,达到高层管理决策与底层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化,而且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率。
煤矿现场达到安全管理人机分离,“少人则安、无人则安”、“远程监控、人机分离”促进了现场管理从“坐岗”到“巡岗”的转变、促进了设备操作从“一人一机”的“有人值守、无人巡视”到“一人多机”的“无人值守、有人巡视”的转变、促进了从“一人一岗”到“一人多岗”的转变,实现了安全保障提升和减人提效目的。
固定岗位操作人员大幅度减少,减少固定岗位值守人员100多人,减下来的人员充实到井下一线,解决了招工难、井下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难题,每年人工成本一项,便可节约780多万元。
减少了运输系统开机启动时间,增加综采工作面设备有效开机时间,每天可增加150分钟,缩短了“无效等待”时间,可以多割一刀煤,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节电降耗,由于集中控制、一键启动停止,减少了开空车时间,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减少电费110万元左右。

- 全国首个铁路光伏监控系统石家庄段正式上岗2014 / 12 / 10
- 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2013 / 11 / 13
- 云端守护太阳能电厂 翰旸监控系统上线2013 / 11 / 12
- 国电南瑞特高压支撑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线投运2013 / 10 / 09
- 国家电网今年充换电设备招标启动2014 / 04 / 2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