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一份督查报告,让清洁取暖背后隐藏的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部分地方和单位漠视群众利益,不作为慢作为、承诺不兑现,没有有效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告直指问题、毫不留情。批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煤改气”已经推行多年,但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为何仍然接二连三地出现“不作为慢作为、承诺不兑现”?如何才能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煤改气”工程作为推动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助力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一项环保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其初心就是让农村居民像城镇居民一样,用上干净便捷的天然气,温暖过冬。
“煤改气”施行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方政府、燃气企业、施工单位积极配合落实——拨补贴、赶工程、保气源,相关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煤改气”以来,数百万农村家庭通上天然气,干净了、方便了,再也不用半夜起床添煤块,雾霾天也明显少了。这些切切实实的改变,也让“煤改气”赢得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但不得不承认,把事情做成并不等同于把事情做好。时至今日,“煤改气”工作仍存在诸多深受“诟病”的缺憾。例如,与“煤改气”如影随形的经济性问题始终无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贵”已经成为人们对“煤改气”的“第一印象”;再如,一些村民期盼“煤改气”,天然气管道通了、燃气壁挂炉装了,但到了供暖季,改造工作却仍未收尾完成,以至迟迟通不了气,催生出“有取暖设备但无气可烧”的尴尬。为了取暖,“煤改气”用户的最终选择变成了“煤改电”——电热毯、空调齐上阵,花大力气安装的“煤改气”设备成了摆设。
需要看到的是,农村“煤改气”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推广难度之大自不待言,执行中出现瑕疵乃至暴露问题在所难免。各级主管部门也应提前做好心理建设,用得上只是第一步,用的起、用得好才是目标,不能只是送上马,还要想办法送一程,要警惕虎头蛇尾。
“煤改气”是一项大工程,覆盖材料供应、施工进度、设备安装等多方协调的问题,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有序推进。面对当前“煤改气”施工中的突出问题和用户的合理诉求,各级主管部门要层层压实责任,切莫在细节上失分、在细小处“栽跟头”。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想出点子,从小处着手破除“难点”“堵点”,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百姓取暖的“痛点”。
群众冷暖无小事,供暖保供系民生。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和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21年“2+26”城市以及其他地区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分别达到60%与4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清洁取暖任务依旧艰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各地政府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为取暖费用找准出路、为工程实施谋足条件,我国清洁取暖工作才能夯实稳步推进的基础。

- 推进清洁供暖 中国全力保障气源供应2019 / 11 / 13
- 专家建言:农村清洁取暖慎推“煤改气”2019 / 03 / 20
- 煤改气要让百姓用得舒心2019 / 02 / 20
- 农村煤改气 村民用不起2019 / 02 / 20
- 大气治理绕不开煤炭清洁燃烧2018 / 12 / 2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