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煤炭
同煤集团着力培育创新生态
2020-04-14 19:17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李慧颖

   出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通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研发人员待遇……近日,同煤集团认真贯彻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研究制订《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布局中,率先发力,加速前行。  

  给优秀人才以厚待,给科技创新以重奖。这是集团公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重用科技创新人才的真实写照。 

  开辟通道 人才强企 

  同煤集团始终把培养、管理和使用合格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提高待遇、选拔培养上精准发力。  

  49日,同煤集团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就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再放“大招”。  

  根据《实施方案》,同煤集团将给予首席正高级工程师享受正处级年薪待遇,首席高级工程师享受副处级年薪待遇,首席工程师享受副三总师年薪待遇;获得勘查设计大师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正处级年薪待遇;获得一级注册类职业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副处级年薪待遇;获得二级注册类职业资格,经单位聘任后,享受副三总师年薪待遇。均比照同煤集团机关职能部门年薪待遇标准执行。  

  近年来,同煤集团大力实施创新型管理人才培育计划,确立1311”选人用人标准,建立优秀年轻后备人才库,强化优秀青年人才专项培养,注重生产一线历练,分层次、分系统、分梯队补上人才短板,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够委以重任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11380后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集团中层领导岗位,29名干部走上矿长或董事长岗位。第一学历大学本科以上的中层干部占比由23.5%提高到39.3%,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50.5岁下降到47.1岁,下降了3.4岁。  

  同时,通过创建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同煤技师学院和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师带徒、传帮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阵地和载体,大力培养、挖掘人才。修订《优秀人才管理办法》,对评选出的优秀人才,分别给予年薪待遇、津贴补助、一次性奖励;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畅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发展。 

  完善机制 科技兴企 

  同煤集团以科技创新制度改革,保障创新、鼓励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和谐、富强、振兴”的新时代同煤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同煤集团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办法》《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及省部立项项目(课题)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特别是新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最为“吸睛”的就是将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标准大幅提高。  

  《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奖励金额由原来的3万元、1.5万元、0.8万元提高到6万元、3万元、1.5万元;新设立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技创新团队奖,每项奖金均为20万元。对于当年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和专利申请的再进行配套奖励,获得国家级奖一、二等奖,同煤集团配套奖励150万元、1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一、二、三等奖,同煤集团配套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于当年申请受理成功的专利,一次性奖励发明专利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2000元,对专利授权、转让交易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再进行重奖。  

  新举措必将点燃新火种,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在同煤集团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潮。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依托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煤集团先后创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同大科技研究院、“双创”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行业拔尖人才、山西省优秀专家达200多人。  

  在全面打造科研平台硬件的同时,同煤集团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有效对接各类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科研院所以及袁亮、武强等10多名院士、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先后吸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邓存宝、大连大学夏洪春等10多名博士进站,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锻炼集团内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加快科研成果集成转化,今年,同煤集团将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特厚煤层智能化放顶煤综采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在以塔山矿8222工作面为主战场攻克国产惯导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分别在同忻矿等千万吨矿井研究智能化放煤技术进一步减人提效项目,攻关煤矸智能识别技术装备项目。同时,在麻家梁煤业公司建设1421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及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化系统,探索研究5G技术在采掘工作面、煤矿主运输、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如今在百里煤海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落地,必将开启同煤集团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推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贡献“同煤智慧”和“同煤力量”。王沁澔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