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煤炭
王双明:减少隔水岩组损害 实现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0-08-06 17:32  · 来源:西部网  · 作者:  · 责编:刘澄谚

  在我国,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我国能源资源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煤炭资源富集区主要位于沙漠黄土覆盖区,即黄河中上游区域。现在全国规划建设的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一共14个,黄河中上游地区占了6个,煤炭资源总量占到全国的40%,产量接近60%,是生产潜力最大的一个区域。

  煤炭的大量开采,容易出现地表开裂塌陷,地表植被受损,草本退化,乔木枯死等情况。我们对土壤的一些指标做了对比研究,得到一个初步结论:煤炭开采以后对土壤的影响,两年的时候最明显,第五年得到初步改善,第十年得到明显改善,但仍达不到采动前的标准,在农田区开采煤炭还存在土壤修复的问题。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开发黄河流域的煤炭,同时,煤炭开发必然产生生态损害,这是再先进的国家也无法避免的,如何实现煤炭开采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科学问题。

  地表生态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密切,经实验研究,水位既不能降得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浅由于蒸发量大,造成地表盐渍化,太深会导致植被枯死土地沙化,只有在1.5米至5米这个区间内,地表的草木、乔木、灌木、农作物才可以正常生长,因此黄河流域地下水位的深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通过大量的工程探测,我们认为采动隔水性变化是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源。煤炭的采掘过程形成地下空间,应力场变化产生动力,这个动力作用于煤层上下和周围的岩石中,岩石会产生形变、裂缝,破坏了煤层和含水层之间岩石的隔水性,如果维系生态系统的水漏到了采空区间,地表生态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总体来讲,黄河流域中段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开采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煤层上部的隔水岩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生态水域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以煤炭与水共生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以采动地质条件变化分区为途径,以减少隔水岩组损害为目标,以保护生态水为核心的减沉、减损、保水绿色开采技术,是实现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来源:西部网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走向我的小康生活.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