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研究人员取得煤间接液化技术新突破
2018-10-16 11:35
·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 作者:张素英
· 责编:张楠君
二氧化碳;液化;新型催化剂;研究人员;ctl;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清洁能源;中国北京;煤液化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与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大幅降低煤间接液化成本,为捕集与利用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打开了新的大门。
十多年来,关于使用CTL(煤间接液化制油)作为石油和天然气替代品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论。撇开技术问题不谈,迄今为止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CTL过程中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
近日,上述中荷研究小组声称,他们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他们称这一技术提高了煤制液体燃料的经济和环境可行性。
研究人员发现,二氧化碳的释放是由反应器中的铁基催化剂不纯引起的。他们开发了一种替代催化剂,使用一种叫做epsilon的碳化铁,他们说这种催化剂几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生产出来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在水气转换阶段很容易地去除。
“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新技术促进了煤炭衍生化石燃料的使用,”埃因霍温的埃米埃尔·亨森说,这个结果可能会减少开发基于钴的CTL催化剂的努力。虽然它们没有二氧化碳问题,但价格昂贵,而且钴在电池中需求量很大。
亨森还预计,这种新型催化剂将在未来的能源和基础化学工业中发挥作用。原料不是煤或天然气,而是废料和生物质。合成气将继续是中心元素,因为它也是这些新原料转化的中间产物。
据介绍,这项研究得到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支持。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燃煤电厂碳捕集成本研究获得进展2019 / 09 / 26
- 碳能科技二氧化碳电转化技术正式迈向工程化2019 / 06 / 14
- 韩国开发水基燃料电池 利用二氧化碳产生电能2019 / 03 / 26
- 超薄多孔新材料轻松“捕获”二氧化碳2018 / 11 / 22
- 行业速览丨新型煤间接液化催化剂研制成功2018 / 10 / 2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