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湖州内河岸边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以千计的集装箱堆积如山、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船舶忙着装货出港……数据显示,去年1至12月,湖州河海联运航线增至6条,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标箱,达到20.6万标箱,同比增长11.5%,占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的56.2%以上,继续保持全国内河同类港口首位。
港口不再单单是交通线路上的一个节点,更是驱动临港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强引擎”。1月9日,记者从湖州市港航部门获悉,去年以来,湖州市港航部门以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主抓手,年初确定的主干航道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港口资源整合、集装箱助推发展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有效,补齐水运短板,打造转型标杆,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之路。
据了解,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尾留工程和验收准备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竣工检测前疏浚工程全线已基本完成;京杭运河(湖州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去年累计完成投资3.93亿元;长湖申西延航道整治工程工可已获浙江省发改委批复,浙北航区集装箱主通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预工可审查,全力打通内河集装箱运输“瓶颈”。
标准化航道养护方面,《湖州市航道养护“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印发,杭湖锡线德清段护岸完善四期工程、航道疏浚工程和思练线支线航道养护工程已完工,去年累计投资超8800万元,构建干支通达的美丽航道网。
去年10月底,经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湖州市成为目前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眼下,《湖州市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正抓紧评审上报交通运输部,而该省内河首个临港产业规划——《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已上报湖州市发改委待批,该市临港产业规划一张图,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统一管控和临港产业项目的有序布局。
港口资源整合方面,去年湖州市港口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共关闭淘汰小、散码头41座,完成整改提升码头203座,同时浙江省内河最大的水泥熟料专用码头——长兴南方物流公司码头工程主体已完工,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快推进。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完成8664万吨,同比增长7.6%,以建材为代表的出港货物大幅下降,而以煤炭、钢材等临港工业进港货物明显上升,货物进出口比例逐步平衡。
船型标准化推进方面,淘汰老旧落后产能,在浙江省率先启动新一轮老旧船拆解,截至2016年12月底,湖州本港注册营运船舶为4259艘、185.9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444载重吨,同比提高113载重吨,位居浙江省内河首位。湖城水上巴士开通,水路客运量持续攀升,该市共完成水路客运量81万人次,同比增长14%。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运节能减排方面,港航部门围绕五条主干航道,推进交通治水“六大工程”,努力降低船舶航行对航道水体的影响。去年湖州航区绿化养护102万平方米,缺棵补植6200平方米,清理航道内障碍物48处,护岸维修2.9万平方米,疏浚应急土方10.4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 “三不一推”船舶污染防治全面推进,探索建立运输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新机制,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全航区两个船舶油污水接收点和首艘油污水接收船舶投入试运行,接收油污水70吨。全航区首个智能岸电桩落地投用,首艘纯电动货船研发试航成功,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研究启动,并在全国内河率先开发船舶进出港智慧监管平台和船联网综合数据平台,实现船舶“慧眼”监管和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绿色智慧水运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内河前列。

- 南宁拟用3年截污治污还18条内河湖泊清洁水源2013 / 09 / 10
- 10月份浙江省水路浙能电煤运输显著回落2013 / 11 / 12
- 我国首次实现LNG罐箱江海成功联运2019 / 01 / 08
- 央视曝光三亚内河污染 专家:检测出强致癌物2015 / 04 / 13
- 中石化首个船用油企业标准发布2014 / 02 / 1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