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煤炭>煤炭市场
是时候弥补煤炭理论环的缺口了!
2017-06-26 11:05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钱鸣高  · 责编:王长尧

 

  “获取-使用-回归”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三大学问。人类通过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得以生存,使用后以同等数量回归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善待地球、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此,人类不能只研究“使用”而不注意“获取”与“回归”。 

  文丨钱鸣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 

  煤矿开采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业存在诸多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问题:建设周期长、退出机制不完善、对环境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在利用阶段,由于煤炭资源已成为可被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商品,所以,煤炭资源价值往往能够得到充分挖掘。然而,煤炭使用后仍要回归自然,但在整个 “获取-使用-回归”循环中,由于处理燃烧废弃物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所以,“回归”环节便鲜有问津。但如果在“回归”过程中超出了环境容量且处理无序,不仅危害自然,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更大。所以,有序的“回归”需要依靠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保障。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大部分仍处于粗放运行阶段,工作环境艰苦高危。时至今日,煤炭行业依旧背负着500万职工的生计问题以及众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入地更比上天难。但随着经济发展,越是粗放行业越应改变发展理念,使其科学运转;环境艰苦就要着力发展机械化,对于从业人员就要给予相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煤炭行业一度竭尽全力开采了大量资源。但同时,这样的开采行为也超过了环境容量。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庞大的煤炭开采业掉入了“冰窟窿”。这也恰恰说明国家在预测环境容量方面的科技能力不足,而煤炭行业本身也缺乏相关的预警研究,这导致本就脆弱的煤炭行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事实上,煤炭如果能够在环境容量内使用,是清洁、可靠且极具经济性的能源,但如果超出环境容量,不仅难以实现清洁利用,还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此外,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采矿也必然会破坏环境和水资源。同时,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其在使用后应尽量回收。对于不能回收的资源则更应珍惜,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率。目前,煤炭行业从业者关注的只是如何出煤,但采煤方法事实上只体现在具体的采煤系统和工艺上,并没有阐述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同时,在相关研究中,也没有揭示若生产和利用超过自然承载力,生态资本出现赤字,人类将自食其果。 

  因此在向自然“索取”与“回归”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时刻不忘回馈自然和养护自然,从而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建立起复合的生态平衡机制。这才是完整的学问。 

  煤炭的科学开采是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寻求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要保证安全和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就需要长期研究岩体破断后的力学行为。在强大的动态应力场下很多情况是“大变形”,破断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规律影响着透水和瓦斯涌出,还有各类条件下的机械化开采,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或许正因与大自然的矛盾,采矿资源的消费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内。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资源经济的规律性,使煤炭进入科学开采和利用的健康行业之列。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