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秦铁路传来好消息:2018年运量超过4.5亿吨,刷新历史纪录。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是我国“西煤东运”战略大通道,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历经30年创新实践,大秦铁路完成从追赶到超越的华丽蝶变,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集疏运配套、速密重管理、产运销组织”一体化,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
铁路重载核心技术是国际公认的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尖端技术之一。1988年12月28日,运用了当时91项国际先进铁路重载技术设备的大秦铁路首期工程开通运营。此后30年间,大秦铁路集成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货物运输装备和配套设备,取得诸多自主创新成果,常态化运输能力达到年运量4.5亿吨,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高、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纪录。
“大秦就像一个庞大的技术创新试验场。”曾参与大秦铁路GSM—R技术试验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回忆说,2004年12月,大秦铁路成功试验开行我国第一列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2014年4月,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车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开行成功。1万吨、1.5万吨、2.1万吨重载列车奔驰在大秦铁路上,日均运量保持在130万吨以上。
放得下、装得了、拉得动是重载列车的三大要素。为此,大秦铁路对沿线车站正线和到发线以2800米、1700米的有效长进行改造;研制出轴重27吨、载重80吨级的敞车;推出大功率和谐机车,并结合Locotrol列车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通讯技术,让主从机车实现“齐步走”。同时,建设分散自律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对中间站接发车进路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为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大秦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优化开车组织、车流结构和港口接卸,保证运输通畅、列车快去快回,不断提升运输效率。
为了“装得多”,太原局先后在大秦铁路源头建成16个2万吨、51个万吨等共计153个装车基地,平均不到2小时就可以装完一列2万吨列车。为了“卸得快”,实施“四港联动均衡卸车组织”等机制,及时组织煤炭到港入海。为了“跑起来”,大秦铁路压缩每一分、每一秒,优化运输组织,最快10分钟就可发出一列重载列车。
此外,大秦铁路创新了集中修施工模式,将原先分散的施工养护集中为每年2次,每次20多天,有效压缩了施工周期和成本,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同时,加强铁路沿线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综合降噪、废气减排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持续提升了铁路沿线绿化率。

- 大秦铁路开行30载已成煤炭运输市场晴雨表2018 / 09 / 05
- 大秦铁路运力紧张或是大势所趋2017 / 12 / 21
- 一季度大秦铁路业绩预减50%2016 / 04 / 13
- 中国第一运煤线-大秦铁路30年累计运量超60亿吨2018 / 10 / 29
- 大秦铁路缘何增收不增利?2018 / 09 / 12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