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首页列表>独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最终还是要靠可再生能源制氢
2019-03-21 15:25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姚金楠 别凡  · 责编:王长尧

  中国能源报:未来光伏要实现平价上网,组件效率提升方面的科技投入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您觉得目前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李灿:目前晶硅材料的研究主要还是靠企业。特别是最近四五年,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晶硅最新的转换效率已超过了24%,不得了,这在国际上是领先的。过去上网的大部分电站的转换效率在18%左右。要知道光伏效率能提高0.1个百分点,就已经是不得了了,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乐观。而且现在的实验室效率和以前不一样,现在实验的已经不是几平方毫米的小片子,而是按正常应用尺寸做的,可以说已经是工业化的结果。

  中国能源报:也就是说企业的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李灿:是的。我也是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对他们比较了解,应该肯定他们做的很好。企业拉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很强,他们在工艺上有很多改进,很多精巧的办法可以提高效率。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薄膜电池的前景?

  李灿:我很看好薄膜电池,前景可观。目前它的问题在于转换效率偏低、稳定性较差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市场上还是以晶硅占主导,大概占到90%以上,但是未来在建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领域,薄膜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能源报:您怎么看待目前氢能的发展现状?

  李灿:氢能的制取目前确实是“卡脖子”的事情了。现在做的氢能示范项目还是用化石能源制氢,但是到了真正要发展这个产业的时候,还是要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否则从源头上来说制氢技术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能源报:那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能否支撑氢能产业化发展?

  李灿:我个人认为是有可能的。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可以直接作为制作燃料电池的基础。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就是将其和二氧化碳相结合,变成甲醇,我们称之为“太阳燃料”,甲醇可以像汽油一样运输、储存。到了加氢站再把它转化成氢,从甲醇到氢的技术是成熟的,这样就可以解决氢燃料电池“制、储、运、加”的问题。我一直倡导可再生能源制氢,因为氢燃料电池本是个清洁的技术,但目前制氢的技术不是清洁的。不管是煤制氢还是天然气制氢,都不可持续。

  现在我们的第一个“太阳燃料”工业化项目已经于去年7月在甘肃兰州新区启动了,是利用光伏发电制氢。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山西大同用风电制氢,接下来可能会在南方用水电。

  但是目前制氢的成本还是偏高。虽然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已经很低了,但同化石能源相比还是高。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