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需破除不合理的“氢气生产属于化工生产,要位于化工区”的行业规则,允许区域制氢等高效解决方案的实施;并制定加氢站的投资和运行补贴政策,明确加氢站的土地政策和行政审批,把车与站协同发展作为获得补贴的重要依据之一
“氢能并非真正过热,只是正在经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鲜为人知到进入公众视野,从舆论宣传‘热’向项目逐步落地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日前在“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
“这些问题不解决,氢能就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了”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17年至今,全国已宣布的氢能项目投资已超过2500亿元。目前,国内已形成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六大产业集群,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氢能在平衡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干勇指出,由大型跨国集团组建的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将占到能源消费比重的18%以上,减排二氧化碳60亿吨,并可以达到2.5万亿美元产值,解决3000万人的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资已超过2500亿元,但落地的项目并不多,已投入到关键环节以及到位的资金和资源很少。对此,干勇直言:“氢能只是嚷嚷得热闹,有效投入与氢能发展的需要相比,非常少。”
何为有效投入?干勇指出,有效投入不仅是建几个加氢站,跑几十辆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最需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用氢和用油价格相近。
据悉,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委层面正在考虑把氢气定义为能源使用,与天然气享有同等地位。此外,干勇认为,还应明确定义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并制定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计划。同时,需破除不合理的“氢气生产属于化工生产,要位于化工区”的行业规则,允许区域制氢等高效解决方案的实施;并制定加氢站的投资和运行补贴政策,明确加氢站的土地政策和行政审批,把车与站协同发展作为获得补贴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问题不解决,氢能就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了。”
“柴改氢可有效减轻京津冀雾霾带的环境压力”“在柴油车聚集的港口布局氢能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干勇认为,交通领域是氢能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记者了解到,氢能已经在交通领域有所突破,截至2019年1月,国内已经有41家整车企业,74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25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20座在运营加氢站。
据介绍,氢能的续航里程很长,一公斤氢能驱动乘用车行驶一百公里,相当于使用8—10升油。相关资料显示,柴油车占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的9.6%,但柴油车氮氧化物的贡献率是68.3%。按照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有关数据测算,若实现全部柴改氢,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4.1万吨,颗粒物0.5万吨。此外,柴油车硫化物的排放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
“柴改氢后,可实现硫化物大量减排。”干勇指出,“柴改氢可有效减轻京津冀雾霾带的环境压力。”
他同时指出,发展氢能交通,中重型商用车是关键,特别应重点发展厢式货车、液体容器车、小卡车,中型、重型卡车,大型汽车,公交车和大客车等车型。
“目前,乘用车用氢能难度较大,主要是加氢体系很难布局。而港口加氢站集中布局难度相对较低,针对停泊在港口的商用车、物流车、重型柴油卡车进行转型,在柴油车聚集的港口布局氢能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干勇同时肯定了山东之前提出的发展氢能要充分利用工业港口的规划。
“现在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对氢能发展已形成明显制约,哪个区域率先突破这些行政制约,哪个区域的氢能就将率先大规模发展起来”
凭借山东丰富的化工副产氢资源以及市场等优势,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山东计划通过10—15年的努力,实现氢能产业在省域内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突破性发展,全力建设“中国氢谷”“东方氢岛”,将山东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氢能产业高地。
据介绍,未来,山东将在氢气制取、氢气储运、装备制造、氢能源推广应用等方面发力。相关部署包括优先采用工业副产氢技术路线;有序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氢和长管拖车运输,合理配套推进加氢站建设布局;协同推进制氢、储(输)氢、加氢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优先在物流运输、城市公共交通、特种车辆等领域优先突破;有序开展推进氢能源在发电领域的应用等。
“氢能是世界前沿,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需根据未来几年的实践经验,更新氢能发展规划。”干勇建议山东落实好省级规划并及时更新规划。他还认为,山东发展氢能须加快完善相关规划落实的保障机制,尤其要注重安全体系建设和氢能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此外,要建设能吸引世界各类氢能人才和企业的有效机制和合作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现在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对氢能发展已形成明显制约,哪个区域率先突破这些行政制约,哪个区域的氢能就将率先大规模发展起来。”干勇强调。
而在多家光伏企业高管的眼中,单晶产品价格的下降空间也优于多晶产品,“多晶组件的售价已逐渐逼近成本线,而单晶产品还可以通过改善工艺、扩大规模等方式持续降本,同时在光伏电站的运输、安装等后续环节上,也可以为客户节省更多。”
“单多晶在成本、转换效率上各有优缺点,产品的应用定位也不尽相同”
其实,“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单多晶市场就处于硝烟弥漫的状态。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金善明曾表示,单多晶之争在于性价比。“由于在前端处理等环节上的效果不同,单多晶在成本、转换效率上各有优缺点,产品的应用定位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草原、沙漠上,土地资源并不是项目考量的关键,采用多晶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在地皮紧张的项目上,由于单晶效率高于多晶,采用单晶的可能性更大。”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告诉记者:“目前多晶产品的销路非常好。在对度电成本比较敏感的项目上,单多晶的价差需要在0.15元/瓦以内,客户才会主动选择单晶产品。”
同时,多晶技术也在持续提升。金善明在今年SNEC上表示,在硅片端,持续降低的多晶硅料成本、持续降低的铸锭能耗及综合成本,以及“金刚线切片+黑硅技术”是助推平价上网的三驾马车。
其中,铸锭单晶技术是指在常规多晶铸锭工艺基础上加入单晶籽晶,最终制成类单晶硅片。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介绍,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研发,协鑫铸锭单晶硅片已经成为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正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些年单多晶市场不断重塑的背景下,普通单晶已经逐渐被排除在竞争之外。今年3月底,PV InfoLink称:“由于普通单晶组件市场总量相比去年明显减少,市场以高效单晶组件为主,因此不再跟踪普通单晶电池片以及组件价格。”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是哪种技术路线,都是市场化的选择,而企业对单多晶路线不同选择都是基于对市场的不同判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说。
在市场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话语权已经逐渐转移到消费者一方。协鑫集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张喆说:“市场的变化是随市场需求和客户选择而变的,不管哪种产品,都需要遵循市场导向,做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集邦分析师施顺耀认为:“对消费者来说,单多晶产品的分类并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产品的性能、收益率才最被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也不是“一边倒”,而是两极分化明显。施顺耀介绍,目前市场上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度较高,一种是最低价的产品,另一种是最高价的产品。“出于成本考虑,在两种产品效率差距并不大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稍次的产品,同时在较好产品缺货等情况出现时,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钱晶表示,从地域来看,新兴市场同样会对多晶产品有需求。王英歌则预测,未来多晶产品会集中在低端市场,在品质要求不太高而注重成本的项目上大显身手,单晶产品或将在追求效率的屋顶等项目上广泛使用。
纵观光伏产业发展历史,单多晶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刘译阳看来,竞争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对光伏产业发展的促进,即成本的快速下降、效率的大幅提升,是产业内的良性循环。
“说到底,单多晶是两种不同技术路线,不能说某一种产品就一定优于另一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秘书长李丹说,“技术之争不会结束。”

- 德国氢能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20 / 06 / 16
- 亚太多国加快氢能利用步伐2020 / 06 / 16
- 日本实现全球首次远洋氢能运输2020 / 06 / 15
- 德国顶层氢能战略获通过,目标成为全球氢能领导者2020 / 06 / 12
- 液氢技术路线能否走得通?2020 / 06 / 10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