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2日7点多,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巴黎市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历经13天的艰苦谈判,随着大会主席敲下手中的小锤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宣告圆满结束。
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左五)在大会上和其他代表庆祝达成巴黎气候协议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全球媒体注视中诞生的《巴黎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体现了“公平、正义、全面、平衡”的原则,为开启全球绿色和低碳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法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于巴黎气候大会谈判进程的贡献不可忽视,为推动达成《巴黎协议》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去年北京APEC峰会开始,中国与美国、欧盟、法国及很多主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宣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声明,为巴黎气候谈判内容和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从资金到能力建设,自愿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为目前尴尬的国际气候资金池提供了有益补充。此外,中国国内在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持续探索,在巴黎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展现的建设性和灵活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为推动《巴黎协议》的达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协议体现了共区原则,基本满足了各方关切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巴黎协议》在力度和总目标方面,坚持了协议的科学性,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同时也考虑到小岛国等一些国家的关切,将“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写入协议。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碳中和发展战略。
《巴黎协议》充分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出各方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在资金、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对于各缔约方普遍关注的透明度问题,《巴黎协议》规定,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关于资金问题,《巴黎协议》明确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必须为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资源,从而平衡了减缓和适应的相互关系,强调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提升的支持。也希望其它国家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
在法律约束力方面,根据协议规定,其生效的条件是至少55个公约缔约方批约,且这些缔约方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至少55%。
新协议的几个亮点
《巴黎协议》包含几个新亮点,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展示了缔约国各方提高减排力度的意愿,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协议最终还是写入了“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的内容。
提出了加速全球低碳发展进程的要求,协议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2050年左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要与大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
平衡了减缓和适应的关系,协议第一次明确了发达国家不仅要为“减缓”,也要为“适应”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法律约束力方面降低了协议生效的门槛,协议规定只要55个国家批准就可以生效,其生效门槛远低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体现了大家“边走边商量”的意愿。
《巴黎协议》生效的前瞻
正如很多部长在《巴黎协议》通过后的发言中提到的,《巴黎协议》达成后,各国应即刻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协议的实施做好准备。《巴黎协议》达成后的首要任务是各缔约方尽快完成批约程序。根据协议规定,协议能够生效的条件是至少55个公约缔约方批约,且这些缔约方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至少55%。
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比,协议将更容易生效。由此可以判断,推动《巴黎协议》生效所花费的时间将明显短于推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8年。
巴黎气候大会已明确要求建立《巴黎协议》特设工作组,工作组于2016年开始工作,旨在解决《巴黎协议》在2020年如期实施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例如,《巴黎协议》特设工作组要分别开发国家自主贡献特征、信息和核算等方面的指南,巴黎会议相关决议要求适应委员会与资金常设委员会一道开发提高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支持力度的方法学,并要求《公约》下科学技术附属机构开发核算发达国家公共资金动员情况的方法学,还要求科学技术附属机构定义技术框架具体内容。
另外,随着委内瑞拉在达成协议当天宣布向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目前已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的缔约方已达186个,仅有不到10个缔约方仍未提交,这也为下一步各国定期通报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巴黎协议》的生效实施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本次气候大会能够这样一份协议,凝聚着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也是推动全球提高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起点。各缔约方在这个关键时刻,本着对人类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求同存异,做出了携手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

- 晶科B20峰会呼吁:碳交易需建立国际统一规则2017 / 05 / 03
- 2017煤市去产能再推新招 产运需三方建互保机制2017 / 02 / 04
- 俄油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订延长石油供应协议2017 / 01 / 10
- 沙特俄罗斯“口头”冻产2016 / 09 / 13
- 中国石化与俄石油深化一体化合作2016 / 09 / 0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