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贺禹: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内陆核电问题
2016-03-10 09:24  · 来源:中国能源报微信  · 作者:赵唯 朱学蕊 赖小风 程宇婕  · 责编:王长尧

  核电在电源结构中到底处在什么地位?内陆核电能不能建?围绕着核电的种种热门话题,自然也是两会期间聚光灯的焦点。《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对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还有华龙一号英国GDA最新进展,不容错过。   

  供给侧改革是发展核电的大好机遇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理解能源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贺禹:供给侧改革主要指结构调整,特别是对于解决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供给侧改革也包括了能源行业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能效。如果把整个国家看作一盘棋,我们应该把清洁能源放在更高的位置,少发煤电,让风电、太阳能、水电以及核电多发,从而减少雾霾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能源报:对于核电来说,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什么? 

  贺禹:供给侧改革是核电发展的大好机遇,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来看,我国核电发展的规模还太小。截至2015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机组30台,装机2856.6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核准口径),装机2945.9万千瓦,在运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仅1.8%,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远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10% 

  一方面,中国核电还需在未来15年中坚持规模化发展,新增70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使其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撑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与美、俄、韩等核电占比较大的国家对标。据我了解,这些国家核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达到8000小时以上,发挥了核电稳定、清洁、高效的特点,我们应该向这些充分利用核电的国家学习。 

  中国能源报: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电在电源结构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贺禹:在加大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规模化发展核电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和解决这些影响核电发挥作用和效益的问题。应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目前核电已出现不能按基荷运行的情况,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去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一座拥有2台百万千万机组的核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闲置了2台机组,这是对清洁能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从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和产业特点看,核电机组不应参加调峰,频繁地进行负荷调整。 

  核电应该优先规划,优先调度,优先发电,以此促进低碳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来推动能源革命。 

  核电出海新动向 

  中国能源报:请您介绍华龙一号英国GDA工作的最新进展? 

  贺禹:为落实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国核电技术的整体输出,中广核已经启动华龙一号技术英国通用技术审查(简称GDA)的预审准备工作。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动华龙一号技术正式获得GDA的受理,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该审查,同时同步完成BRB厂址前期开发所需的执照申请手续和后续建设运营所需的投资保障条件。 

  中国能源报:对于目标国肯尼亚、泰国,走出去有哪些进展? 

  贺禹201597日,中广核与肯尼亚核电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华龙一号(HPR1000)技术及其改进技术,在肯尼亚核电开发和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不久前举行的华龙国际峰会上,国家能源局与肯尼亚代表团达成共识,双方能源主管部门在今年将进行互访,尽快签署两国政府之间和平利用原子能协议、核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中广核和肯尼亚核电局已经在保密协议、在岗培训框架协议、留学生培养协议方面达成共识并各自完成报批工作,上述协议将在近期正式签署。 

  泰国目前已启动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独立评审,正计划将华龙一号作为可选技术纳入泰国发展核电的短名单。泰国正计划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广核,深入学习了解华龙一号相关技术。今年3月,中广核将受邀参加泰国清洁能源展,期间泰国RATCH电力公司将邀请中广核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展示中国企业在核电研发、建造、运营等各方面的实力。 

  科学看待内陆核电 

  中国能源报:对于内陆核电,业内有无预期的启动时间? 

  贺禹:内陆核电的启动时间还是要由国家来确定。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面特别指出要积极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国家能源局对于内陆核电已有相关设想和规划,相关工作正在循序渐进的推进中。 

  中国能源报:对于内陆核电目前的状态,您如何看待? 

  贺禹: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内陆核电问题,中国工程院已经对内陆核电做了详细的调研和论证。值得说明的是,核电站不论在沿海还是内陆,虽然在设计要求方面有所不同,但建在哪里都是最高标准。国际上已有先例,例如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上就有32台核电站,法国卢瓦河有12台核电站,这些都是已有的内陆核电实际案例。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内陆特点,做好充分的前期论证和调查工作再进行建设。我希望尽快启动,只要国家批准就可以开工建设。 

  目前内陆核电发展还面临公众接受问题,公众的理解还需要一段过程。 

    核电应该按照十年来规划 

  中国能源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了核电装机目标,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您怎么看这一目标? 

  贺禹:首先我认为5800万千瓦的装机很难建成。因为2020年这一时间线的局限性很大,2025年核电机组开工台数压力更大,需要增加1个亿。 

  此外,203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如此计算下来,203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要达到5亿千瓦,水电要达到4亿千瓦,太阳能达到3亿千瓦,核电还要1.5亿千瓦,但是核电光建设期就要五年。所以五年发展规划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至少应按照十年来规划才会更长远。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