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
分布式光伏创业者如何玩转市场?这里有三个建议
2017-08-01 09:27  · 来源:中国能源报微信  · 作者:红炜  · 责编:王长尧

 

  当清洁能源公益服务平台PowerLab的袁瑛,以“寻找分布式光伏2.0时代的创新机遇”为题,让老红为她的2017年首场创业活动学员做一个交流时,老红想到的是《谁将是家用光伏第一名?天合、阳光、爱康、古瑞瓦特、大海、协鑫...还是晶澳?》一文,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万一都不是呢? 

  因为现在是大型光伏加工企业、大型投资企业和中小创业企业,共同逐鹿分布式光伏市场,还不知哪种思维胜出、鹿死谁手呢。 

  文丨红炜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不像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市场,分布式市场不是一个简单靠钱取胜的市场,而是一个靠服务取“心”、靠商业模式胜出、靠“系统”思维赚钱的市场,是一个非业内人士的创想可能颠覆业内人士定势思维、创业人士的“无知”可能打败成功人士的“经验”的市场。总之,这是一个“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市场。 

  因为分布式光伏市场,在2C、电力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等,这些只知发展方向、不知终极形式的时代加速到来的时候,创想才是最有价值的。 

  PowerLab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些“创想者”提供公益服务。 

  过去几年,老红观察和接触了不少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的朋友,到目前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又有“眼见你起高楼……”的。于是借PowerLab活动之机,对这些目光所能及的案例,做了一个简单梳理。(为了本文不混淆视听,暂且将“分布式光伏”与“户用光伏”“合并同类项”) 

  一、进入2.0阶段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和创业者们 

  老红不同意分布式光伏市场已经进入3.0的说法。因为还有一个月,它才满四岁,那样话会不会“长得太着急”了? 

  无论是2.0还是3.0,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都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阶段创业者的思维和表现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分布式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也是越来越接地气和独特的。 

  三年前,老红异常兴奋地接触了一些名校毕业、境外归来,想在分布式市场创业的青年才俊。无奈那时市场才开始,他们的认知和思维也只能流于一般。事实上,后来也没能看到他们成功的消息。 

  前几天,老红又接触了两位与前面同样背景、也要创业的青年才俊,分别提出在分布式光伏市场,采用“共享经济”、比照美国成功案例的“金融解决方案”的两种商业模式。可以肯定地说,两种商业模式的逻辑都是成立的。其实老红的肯定与否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其中一个,已经获得了著名风险投资的支持以及银行合作的结果。而另一个,已经获得大型光伏加工企业的初步认可并小试牛刀。 

  他们所以具有这样的认知,关键在于分布式光伏市场已经2.0,而他们又参与了1.0。 

  二、粗浅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回顾及成败原因分析 

  简单“粗暴”地说,1.0分布式光伏市场中的创业企业,是传统商业模式战胜了互联网思维模式。 

  在1.0阶段的分布式光伏市场,聪明的创业企业入场伊始,无不围绕解决“持续、规模获得电站资源和融资解决方案”两个“痛点”展开。于是,是否从这两点出发点,则初步奠定了不同创业企业的不同维度。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环节,创业企业大都是采用传统商业模式,有一次成功的,也有二次成功的。一次成功的,有金融思维采用“地推”模式的浙江晴天,有电器销售思维采用“体验馆”模式的北京首信,有让利思维采用微信推广模式的上海中普;二次成功的,大都是在获取电站资源的平台思维不理想,转而直接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获得成功的,比如全民光伏,比如新能源圈;在这一环节,也有采用互联网思维创业的。一个是光伏云,一个是绿能宝。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环节,创业企业大都采用互联网思维模式,现在看,至少他们都没有达到业内期盼的结果。比如木联能、晖保、陶科等。原因不在企业,而在目前产业特征、发展水平与对互联网思维认知之间的差距。针对现实,这些企业或多或少地调整了初始的思考,在发展中寻找方向。 

  在2013年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一方面,创业从“互联网思维”出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诞生与互联网思维的诞生同步。另一方面,“互联网思维”在过去的分布式光伏市场不成功也很正常,因为“高频”和“粘度”两大互联网思维要素都不具备。 

  互联网思维在分布式市场的窘态正在发生重大逆转。虽然在1.0阶段,2C的“高频”和“粘度”不成立,但是在2.0阶段,伴随四年来14G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成,则为“S2b2c”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打下了市场基础。比如远景能源、东润环能、中民智荟,已经和正在走上发展的轨道。 

  总之,在分布式光伏1.0阶段,因为市场基础不具备,互联网思维自然不成功。到了2.0阶段,互联网思维开始有了一定基础,但那已是“有钱人的事情”了。所以对于创业的年轻人,如果既没有足够的钱,又没有能够打动风险资本的商业模式,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就请不要再“互联网思维”了。 

三、给在2.0分布式光伏市场年轻创业者的三个建议 

  第一,创业的思维必须独特且超越市场,但是只能超越半步。绿能宝的光伏产业认知没问题、互联网思维没问题、资本支持没问题,但是入场的时间是否有问题?当然它是否懂得并严格执行金融游戏规则,则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了。 

  第二,清晰把握创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目前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的立足点,应该还是根据“持续、规模获得电站资源和融资解决方案”两个“痛点”制定商业模式,然后再寻找商业模式的“爆点”;创业的出发点,必须是着眼于正在到来的“2C、电力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市场。如果创业的出发点,还是电价价差收益和提供服务收益,则建议您就轻易不要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了,因为据说已有10万家创业企业已经走在了您的前面。借用一句流行语,不以“2C、电力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大数据”为长远目标的创业都是在“耍流氓”。 

  第三,选择“痛点”要精准、商业模式要简练。凭关系、拼体力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的时代正在过去,针对“痛点”、制定独特商业模式、获取资本支持的创业时代已经到来。如何用几句话说清楚商业模式和风险点,则成为创业成功的第一步。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共享经济”、“金融解决方案”两个创业案例,风险投资家的评语是:都是不错的方案,但是可能会首选后者,因为它简单。 

  在当前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创业,什么都可以讨论,有一点毋庸讨论:这里一定是具有创想思维的创业者最好的战场。 

  参考资料 

  《天合、晶科、晶澳、英利、阳光等27家分布式光伏最新推进概况》 

  《谁将是家用光伏第一名?天合、阳光、爱康、古瑞瓦特、大海、协鑫...还是晶澳?》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