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
有“锂电达沃斯”之称的第4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湖南宁乡举办
动力锂电池或迎来个人消费新时代
2016-11-26 12:12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张子瑞  · 责编:新能源

  

    “未来几年车载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企业数量会大幅减少,2020年左右进入寡头垄断的新阶段。11月24日,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4届中国湖南·宁乡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 

  三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还不到2万辆。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达35.5万辆,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为活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急速扩容。 

  在论坛秘书长于清教看来,动力电池像手机电池一样,正进入个人消费时代。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的需求总量达667.8万kWh,同比增长133.93%。 

行业由“制造”转向质造 

  近一年来,限购城市指标调整、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提高、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政策,都表明了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坚定决心,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最大风口,也成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2016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第三阶段(2016-2020年)的开局之年。墨柯认为,第三阶段总体来说是整顿和提升的阶段,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最终走出国门,具备国际竞争力。“另外,根据2020年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目标,今后几年,监管部门会根据实际产销量情况,灵活把握整顿和提升的力度,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墨柯说。 

  于清教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在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原材料掣肘、续驶里程焦虑、产品安全顾虑、技术困顿、低端产能过剩、政策骗补之伤等种种困境。行业下一步就从制造升级。 

  墨柯表示,车载电池已经进入比拼质量和技术的新阶段,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技术方面是朝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取决于材料技术的进步,材料技术进步的路径也已逐渐清晰,电解液和隔膜同样朝着注重安全的方向发展。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要求,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这意味着产能要求将提升40倍 

  与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能满足80亿瓦时产能要求的,目前来看仅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企业。“最终的发布稿,或许会比80亿瓦时产能要求有所下调,但比现行标准大幅上调是必然趋势,这也将推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产能集中。”一位业内人士称。 

  有统计显示,2015年国内向车企供应动力电池的厂商120家,预计到2020年将控制在10家以内,90%以上会被淘汰。 

  墨柯表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乃至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最后均留下2-3家龙头企业。

  工信部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表示梳理今年1-10月份国内主流的电池厂可以看到,行业的集中度已经显现出快速提升的迹象 

  集中度提升在动力锂电池材料环节也已有所显现。据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涛介绍,全球负极材料呈现出区域集中和企业集中两大趋势随着动力锂电的快速发展,人造石墨所占份额将会逐年提升受动力锂电发展的影响,硬碳、软碳等新型负极的用量开始增长,预计增长还将加速,部分新型负极实现逐步量产。 

将长期呈现“向上”趋势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王柏林预测,到2020年的未来几年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每年增长率为40%左右。未来十年电芯年增长在14%左右,电池包Pack的增长是12%左右,正极材料年增长率约16%,负极材料年增长率约14%,电解液年增长率约20%,隔膜年增长率约15%。 

  与会的业内人士均表示,虽然锂电池行业门槛提高对于产业链配套不完整的企业与新进入者影响较大政策微调不会改变行业长期向上趋势。 

  “2016-2020年,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能源车与锂电池产业链也要应对补贴退坡、乘用车增长低于预期、动力电池阶段性产能过剩、国产电池质量问题集中爆发、季节性影响等潜在因素冲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李璇提醒说。 

  对于不同技术路线的未来走向,真锂研究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力电池总需求量将接近5000万kWh,其中,磷酸铁锂还将经历2年的缓慢增长,到2019年,绝对需求量会下降,2020年快速下降到750万kWh左右预计2018年纯电动客车领域将会对三元电池解禁,此后三元电池的需求量将会爆发,到2020年将会达到4250万kWh左右,磷酸铁锂电池则会将市场中心转移到储能领域。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