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
银隆镁合金车身轻量化技术获评“具有引领作用”
2017-09-15 17:46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  · 责编:新能源

  9月15日,由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银隆新能源与福建坤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12米镁合金公交车身骨架设计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珠海召开。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献栋、中国化工学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金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教授常毅传等11位业内专家一致认定,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对车辆轻量化技术的进步具有引领作用。 

  此次镁合金材料深加工及应用的自主技术研发,标志着银隆新能源解决了镁合金应用制约难题,打造国际领先的12米镁合金公交车车身技术,代表着世界绿色汽车工业新型材料的进步与跨越式发展。 

  实践成功:创新车身材质技术获充分肯定 

  减重是目前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发展节能减排绿色汽车工业的需求日益迫切,将加快国内汽车工业在新材料新技术上的突破。与铝合金等相比,镁合金具有比强度、减震性更高等优势,是汽车轻量化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替代材料。 

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现场

  此次评审的“12米镁合金公交车身骨架设计”技术则充分发挥了镁合金质轻、密度低、比强度高、吸能性强、抗凹陷性能等特点,通过对镁合金挤压型材断面、车身结构和“柳接”连接方式的优化设计,克服镁合金弹性模量低的缺点,开发出一套综合性能优异的镁合金型材公交车车身系统,确保在弯曲、扭转、紧急制动、紧急转弯等工况下的静强度和模态等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鉴定会现场,专家组一致认为镁合金技术应用至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12米公交样车上,有助于提升车身轻量化水平并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对车辆轻量化技术的进步具有引领作用。 

  创新技术,助推中国绿色事业长远发展 

  从无到有、从理念到现实,从实践到与市场需求结合,实现产品核心卖点与价值,掌握世界领先钛酸锂技术的银隆新能源始终坚持在创新中谋求突破。从创新商业模式的提出,再到每一款产品的推广应用,银隆走出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与绿色同行”的决心。 

银隆创新力作闪耀亮相

  据了解,这台12 米公交车型的细化延伸开发,轻量化达50%以上,提高续航里程,增强整车操控性。对比钢结构车身,在满足原有客车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总重量从2吨减轻到0.9吨,实现55%的减重空间、降低能耗45%以上;对比铝合金车身减重量约为 20%左右,进一步提升车身轻量化水平,提高能效比,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这意味着,通过汽车的轻量化就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和国家汽车百公里能耗及尾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今天,轻量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专注研发、市场开拓与产业化提升,银隆新能源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使命,依托世界领先的银隆钛技术,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轻量化技术突破 银隆钛创新不止 

  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之前,还举办了全球首辆12米镁合金公交车下线揭幕仪式,银隆新能源副总裁赖信华在揭幕致辞中表示:当前,汽车轻量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车身材质的突破,汽车业内的各大企业也从未停止过尝试,从性能研究到材质开发、试制,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试制镁合金车身。银隆新能源多年来一直坚持从创新中找市场突破口,此次与福建坤孚集团共同研发下线的全球首辆12米镁合金公交车,则是我们的又一次突破。 

银隆新能源副总裁赖信华在揭幕仪式上致辞

  福建坤孚董事长表示,这辆镁合金公交车是目前在世界上单量车使用镁合金比例最高的汽车,是我们坤孚和银隆的技术创新合作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同时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新材料方面把镁合金在汽车及军工等方面的应用发扬光大,大力推动坤孚镁合金产业园上下游整合,形成镁合金产品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国家级镁合金产业基地,已列入《福建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中。 

福建坤孚董事长石秉钧在揭幕仪式上致辞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