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产业园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该电站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成,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 刘 瑾摄
6月27日,在西宁召开的“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研究论坛”上,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西宁市共同成立的青海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研究中心致力于高效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光伏储能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和集成电路多晶硅材料的研发等。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逢春介绍说,近年来,青海省凭借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不断推动省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和发电量居全国前列,太阳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超过了85%。
“青海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缩影,历经多年的探索、艰苦创新,如今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的行动。截至2018年5月份,我国并网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4亿千瓦,光伏发电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今年1月份到5月份,我国光伏发电量达到了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了96%,累计弃光率为4%,同比下降3.5%。“可以说,光伏行业迎来了曙光”。
对于黄河上游地区,由于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多能互补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杨逢春表示,当前青海省主要致力于构建水、光、风、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海西州、海南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忠介绍说,国家电投瞄准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创建光伏发电创新战略联盟和多个科研平台,联合开展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攻关,取得了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成为青海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据了解,国家电投集团已攻克大规模水光互补协调控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青海建成全球首个8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同时,该公司大胆探索“多能互补”“产业互补”,率先建成大型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水上漂浮式项目。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练继建表示,根据我国特殊的能源结构、开发程度以及能源的消纳结构和电网结构,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开发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三北”地区,离负荷中心比较远,需要远距离传输消纳;另一种是规模化的水、光、风“多能互补”,这种模式就地消纳能力较强,而且沿海的风电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所以要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配比适当的海上光伏,这也是一种主流的发展模式。“现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工程就是由黄河水电打造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目前,龙羊峡的调峰调频能力都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应非常显著,为多能互补开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练继建说。

- 青海将建全球单体最大水光风多能互补工程2018 / 05 / 02
- 光伏发电创新发展,黄河滋养水光互补2017 / 09 / 04
- 多能互补“助燃”国内光伏市场2014 / 05 / 09
- 世界最大规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启动并网运行2013 / 12 / 05
- 龙羊峡水光互补工程预计年内投运2013 / 05 / 24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