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达到6GWh,其中97%在中国。
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365GWh,分别表现为中国(75%)、美国(9%)、韩国(7%)和欧洲(5%)。
至2023年,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全球产量会达到1230GWh,虽然地域分布会出现变化,中国在全球电池产能中的占比仍为约65%,接下来是欧洲占比10%、美国占比10%,以及全球其他地区占比15%。
接上篇采访,储能观察作者AndyColthorpe与最新版LCOE报告的主要作者、彭博新能源财经的TifennBrandily就电池储能市场方面的对话要点如下:
储能观察:为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长的续航时间,会不会需要其他技术或改进锂电池技术?
我认为,放电时长总归是有限的,这很可能会是长期存在的限制,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出现一种可以实现长续航时间的储能技术,我们的分析表明,虽然电池在细分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储能时长可能会达到四个、五个或六个小时,但目前来看,电池就是这样。
除此以外,抽水蓄能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显然受制于一国的地形地貌,建设这种项目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从中期来看,我们仍认为,天然气调峰电站可以提供10-12小时以上的长期平衡,是非常有优势的。目前,电池在前两小时极具竞争力。到2025年,电池在前4-5小时极具竞争力。
储能观察:由于新冠疫情,供应链的相互依赖似乎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在电池或电池储能系统的本土化制造领域,欧美国家已做出了一些承诺,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显然是中国?
目前,大部分电池都来自中国。
2008年,全球电池产量达到6GWh,其中97%在中国。
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365GWh,分别为中国(75%)、美国(9%)、韩国(7%)和欧洲(5%)。
至2023年,我们估计全球产量会达到1230GWh:中国(65%)、欧洲(10%)、美国(10%)和全球其他地区(15%)。
我们既跟踪已建成的产能,也跟踪规划中的制造基地。对于电池来说,地理分布肯定会发生变化,会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规模会在365GWh的基础上增长四倍,但只有中国会从当前的75%变为65%。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来源:PV-Tech)

- 希腊开发出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 运行寿命超过50年2020 / 05 / 11
- 英国待建电池储能项目容量超过1.3GW2020 / 05 / 09
- 研究认为储能系统运营成本将低于峰值发电厂2020 / 05 / 09
- 2020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公司部署储能容量达260MWh2020 / 05 / 08
- 新能源侧储能的“顶配”陷阱2020 / 05 / 08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