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太阳能
光伏从“拥硅为王”到“壮士断腕”
2013-12-03 14:22  · 来源:CCTIME飞象网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尽管自2013年下半年,历经磨难的中国光伏企业得以残喘,重获生机,但位处上游的多晶硅企业则没有那么幸运,部分企业并未挺过低迷期。多晶硅行业从炙手可热到变成烫手山芋,不过几年光景。多晶硅现货价从一度飙破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到如今18美元/公斤,从“拥硅为王”到“江河日下”,多晶硅的过山车经历,令人唏嘘。

  在国际市场上,多晶硅发展形势也令人堪忧,日前,天威新能源下属多晶硅企业——美国Hoku公司宣布破产清算。而美国GTAT也由于多晶硅业务不振,导致三季度营收暴跌70%。

  据行业人士称,近年来,随着中国光伏企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清洗,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已基本整合完毕,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只有5-6家。大全、特变电工以其低电价低成本、保利协鑫依靠规模优势,在这场竞争中险胜一局。

  而来自国际方面的竞争,也让多晶硅行业发展前景堪忧。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多晶硅低价倾销进一步加剧,从德国进口量为1988吨,占总进口量的37.3%,来自德国的多晶硅以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双反”的比例超过60%,进口价格也在进一步下滑,这对我国刚恢复开工的多晶硅行业将造成巨大的压力,国内多晶硅行业低价优势将不复存在。

  对于那些在多晶硅领域不具竞争力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面临艰难抉择,要么壮士断腕,要么一条道走到黑。最早断腕的壮士是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下称“英利”)。2012年3月,英利宣布已减值多晶硅生产公司“六九硅业”近23亿元,引起业内一阵恐慌。而事实证明,老苗此举实属明智,减值从短期看属于利空,但是从中长期看,未必是坏事。

  据了解,英利减值多晶硅项目之后,重新轻装上阵,公司的净资产从12亿美元,下降到8亿美元。而从英利近期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看,得益于组件售价的回升,以及卸掉包袱后的成本下降,公司营收增长近68%,至5.96亿美元,当季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1.62亿美元,降至3850万美元。

  相比英利的壮士断腕,台湾昱晶则显得较为被动。据外电传出,美国多晶硅大厂Sunedison(原名MEMC)与昱晶昔日达成多晶硅长约,但随着多晶硅成本的不断下跌,昱晶受长约所累,虽然从第3季起可分期取回3,512万美元(约10.36亿元新台币)的现金,但单季也要认列2,194万美元(约新台币6.47亿元)的成本费用,大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战争还远未结束。11月21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税率,根据终裁决定,天津新世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企业将被征收63.81%的反倾销税,而其他生产和出口商将被征收73.10%的反倾销税。如此一来,处在上游的多晶硅行业更是“鸡肋”,成为光伏企业复苏道路上的“绊脚石”。也许对国内光伏企业而言,是时候该学学英利,壮士断腕了。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