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太阳能
大国能源革命中的华能“新”路径
专访华能新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林刚
2015-08-06 12:47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  · 责编:赵唯

    能源革命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要求提出的重大举措。

    在我国能源革命过程中,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把握机遇、大胆创新,有效探索了能源革命的“新”路径。就此问题,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林刚接受了中国能源报的专访。

  中国能源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并明确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作为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企业,华能怎么看待能源革命对于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林刚:能源革命是我国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是实现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顺应能源体制革命、介入直接提供能源服务的有力渠道,并且能够响应能源科技革命、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华能集团境内外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5亿千瓦,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涉足四大洲6个国家,是发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更好地把握经济新常态以及能源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华能集团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

  华能集团曹培玺总经理提出,要推进实施包括“向能源生产和能源产品多元化并重转型、向国内和国际并重转型、向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转型、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在内的“四个转型”,重点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积极参与和推动能源革命将是华能新能源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

  中国能源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华能新能源有什么独特的发展理念与竞争优势?

  林刚:按照华能集团“三个一”(即坚持以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导)的总体要求,华能新能源始终坚持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为发展目标,注重以布局优化为先导、以创新驱动为源头、以规范管理为基石、以服务产业为己任,探索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华能模式。近年来,华能新能源规模不断提升,体制不断健全、布局不断优化、效益不断增长,引领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战略统领,引领新能源产业布局优化。我们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超前规划、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断突破,填补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多项空白,引领了产业的布局优化。一是填补了我国高海拔风电建设的空白,率先在云南、贵州、四川等高海拔地区建成了大规模风电场;二是形成了基地型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我公司年内有望全面建成辽宁、通辽、山东、云南、山西等5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同时在陕西率先建成第一个分布式风电场;三是充分发挥多种电源结构的互补和协同效益。继2004年广东南澳风光同场科技示范项目建成后,又相继建成了辽宁彰武、山西天镇等风光互补项目;四是根据华能集团水电流域特点,结合水电与风电的季节性互补特性,充分利用水电外送通道优势,我们第一个向地方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百万风水互补基地项目方案。

  其次是响应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要求,推动新能源设备制造水平提升。华能新能源在自身的壮大过程中,推动了国产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成熟,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履行了服务国家、服务产业的职责。

  我们于2006年在威海风电场第一个使用了国产1.5兆瓦级样机;2007年在吉林通榆建成了我国首个国产兆瓦风电机组设备的100兆瓦示范基地;积极支持国产风机设备大容量和多机型的研发实践,在山东荣成率先建成3兆瓦级海上风机示范风场,在广东南三海丰沿海地区率先使用3兆瓦双桨叶风机示范基地;在云南大理与设备制造企业共同开发应用了兆瓦级高原风电机组;积极开展波浪能发电设备的研发,推动波浪能发电设备国产化进程。

  第三是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探索新能源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坦率来说,国内的新能源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追求速度与规模,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粗放、盲目决策问题。华能新能源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前期风资源、微观选址、资源和设备匹配选型以及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了确保增量提质高效,华能新能源建立了“3+1”审查决策程序(即风资源评估内部审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和投资决策);随着管理半径的不断扩大,华能新能源在对所属区域开展全面集约化整合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与能源互联网为平台,实现风电和光伏项目的集中管理。

  中国能源报:当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刚:我认为当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首先是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发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一是过度依赖技术引进,基础研发比较薄弱,风电核心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二是风机设备与风资源特性的匹配有待深入研究。

  其次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明确。国家对“十三五”风电建设目标的发展关键性支持配套政策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如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碳交易市场等配套措施还不够细化。

  第三是风电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为确保实现国家风电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科学健康的新能源市场体系,引入项目开发运营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市场的有效开发和保护。

  中国能源报:在推动和参与能源革命的过程中,华能新能源将怎样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为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贡献?

  林刚: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十三五规划谋篇酝酿、工业4.0方兴未艾的有利环境。在发展理念上,我们将坚持华能“三色公司”企业使命,认真履行央企“三大责任”,坚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发展方向上,华能集团正处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阶段,华能新能源正瞄准国际一流,全方位开展技术和管理的动态对标,对照先进、查错纠弊、不断改进、持续提升、追求卓越,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引领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升级,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表率。

  面对当前电力和资本市场双重改革的新形势,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七新”意识和理念,顺应新常态、研判新形势、开拓新思维、谋划新举措、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提升新境界;切实提升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大能力”。

  中国能源报: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完善,您有什么政策方面的建议?

  林刚:目前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已经较为全面。为新能源企业更好地发展,我们建议:

  统筹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各种能源间的统筹协调,明确各种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建立新能源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利用当前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搭建自主创新的助推机制,以提升国产装备核心技术提高中国装备市场竞争力。

  加快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新能源骨干企业。建议加快新能源市场体制机制的建设,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精良、经验丰富的大型新能源骨干企业,提升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完善新能源配套政策法规,为电力市场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在当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应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出台,如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电力市场交易准则、全国性的碳资产交易市场等。

  积极探索分配激励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在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吸引和留住新能源高端核心人才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腾飞。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