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平价上网临近,根据各类资源区实际情况测算,在保证内部收益率在8%的情况下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则装机成本仍需下降14%-21%。国融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硅成本本身下降空间有限,降低非硅成本是关键。
目前,除少数地区具备较优质资源,早期实现平价上网,大部分地区仍需要一定补贴才能维持。根据统计,三类资源区的平均燃煤标杆度点电价分别为0.30元、0.34元、0.38元。按照电站发电寿命20年,第一年光衰3%,后续年光衰0.7%,年2%营运费用,内部收益率为8%,每瓦建设成本4元进行测算,三类资源区距离上网电价平均仍有17.29%的差距。即还需要装机成本下降近20%,才能实现我国全地域的发电侧平价上网。
无论从硅料的价格区间还是硅片生产成本来看,经历此前的快速下降后,未来下降空间有限。并且,由于硅材料及硅片在向下游传导时成本占比逐渐递减,因此当反应到电站成本时,其敏感度不明显。因此,未来光伏成本下降主要依靠非硅成本下降带动。
非硅成本下降主要由以下路径实现:第一,提升光伏产品的转化效率,直接降低光伏电站建设的单瓦组件成本;第二,企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熨平周期波动;第三,通过工艺改进等方式实现生产成本的继续压缩。
技术创新带来转换效率提升
转换效率的提升对整体降本而言意义重大。下游电站建设过程中,主要衡量电池组件的单瓦成本。而若电池本身转换效率直接提升,将从分母端直接影响单瓦成本,也相当于固定的成本被更多的功率数所分摊。因此,提升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是降低光伏电站成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单晶依靠PERC继续提升转换效率。PERC单晶转换效率近年来一直稳步提升,并且不断打破纪录。根据公开信息,已经有企业成功突破了此前PERC电池转换效率24%的瓶颈。未来,随着新型增加转换效率技术的成熟,单晶转换效率将持续提升。
多晶则依靠黑硅提升转换效率。多晶金刚线硅片采用常规酸制绒无法实现良好的表面结构,甚至无法形成绒面,这导致金刚线硅片的反射率大幅提升,从而对电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黑硅技术可以完美解决多晶制绒问题,既能提升电池效率又能降低电池成本,对多晶未来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目前投入运营的黑硅技术包括制绒添加剂技术、表面预处理技术、湿法黑硅技术和干法黑硅技术,其中湿法黑硅技术性价比相对较高。
规模效应带动非硅成本下降
规模效应带来非硅成本下降。以单晶为例,随着单炉硅料投料的提升,单晶拉棒成本也快速下降。单炉投料在110kg的情况下,硅棒成本(不含硅料)为83元/kg。而在单炉投料提升至270kg的情况下,整体成本下降至43元/kg,规模效应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作为重资产行业,在产能提升下,单炉成本得到有效摊薄。由于多晶硅锭的单炉量大,规模效应相对较弱。龙头厂商通过技改扩产,实现规模效应,并且平抑市场波动,使得非硅成本持续下降。
电池片及组件工艺改进实现降本。光伏制造业技术迭代较快,而下游电池片以及组件封装新技术不断涌现,带来转化效率提升,摊低光伏整体成本。这些技术主要包括PERC、SE、MBB(多主栅)、半片、叠瓦、双面等。
双面组件可吸收被环境反射的太阳光,从而对组件的光电流和效率产生贡献,双面技术已在第三批领跑者中获得应用。双面玻璃组件具有使用寿命长(一般30年),发电衰退率低(0.5%),抗腐蚀及其他恶劣环境,可接受更高电压并且透光率更高,有效提高生命周期发电量。而半片、多主栅以及叠瓦技术,也对电池片功率提升有极大的增强作用。

- 浅谈:中美光伏组件差距究竟何在?2015 / 11 / 25
- 电站功率标定不合理影响光伏发展2015 / 11 / 09
- 如何估算光伏电站发电量?2015 / 10 / 22
- 马斯克称要打造最高效太阳能电池板2015 / 10 / 14
- 英利首席技术官称光伏转换率已遭遇瓶颈2013 / 10 / 1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